【大公報訊】記者張豪上海報道:比特幣昨日突破2100美元,盤中最高觸及每枚216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950元);日韓比特幣的交易價更在2350美元左右;內地比特幣交易平台OKCoin幣網當日最高報15000元(人民幣,下同)。日韓比特幣近日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扮演重要角色,內地專家提醒,無論是比特幣還是其他數字虛擬幣,在中國都不屬於法定貨幣,而其價格波動24小時不間斷,漲跌幅度也沒有限制,各位投資者需注意防範風險。
內地價格五月翻兩倍
自5月12日網上勒索「比特幣」病毒爆發以來,比特幣行情大漲。今年初內地市場比特幣的價格曾低見5000元,從昨日的最高價看已較年初價格翻了兩倍。OKCoin幣網晚上八時的報價約在14900元水平。
比特幣「玩家」上海藍智創投創始人、OKcoin顧問浦曉江稱,比特幣一言不合就翻倍,一言不合就腰斬是常態。不過基於對於比特幣2100萬枚有限發行量的虛擬貨幣這一特點的看好,他依然認為,經常波動的比特幣可能有一天會與黃金爭奪資金避風港地位。
據「比特幣」觀察人士、上海以北科技有限公司執行主編李凱介紹,今年以來,內地比特幣價格經歷幾次「跳水」。
其中在1月11日,中國央行在北京、上海督查比特幣三大交易平台,比特幣價格當日就「閃崩」跌幅達17.92%。
不過隨後又逐漸反彈,並創出新高。他在梳理每次比特幣價格大幅漲跌時發現,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合法性」幾乎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
李凱指出,事實上,全球能消費比特幣的地方並不多,更多時候只是在比特幣發燒友之間支付。在實體經濟中,比特幣的「購買力」與法定貨幣差得遠,甚至比不上虛擬的騰訊Q幣。
需要強調的是,為打擊犯罪分子利用比特幣洗錢,今年2月起央行已經不允許比特幣交易平台開展比特幣提現業務,即玩家所謂的「搬磚」。
內地用戶只能把手中的比特幣賣成人民幣提現,而且還需要繳納0.3%到0.5%的人民幣提現手續費。與此同時,在比特幣已漲至如此高位的背景下,做多者離場,進行獲利了結的行為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