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會見了韓國新總統文在寅的特使李海瓚 /法新社
文在寅政府上台後,韓國新政府的關鍵動作有三:一是文在寅總統和中美日俄領導人通話;二是向中美日俄四國派出特使;三是派員參加中國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其中涉華的就包括兩個,凸顯文在寅政府對恢復中韓關係的迫切性。而且,韓國派出的特使是「知華派」前總理李海瓚。應該說,這是韓國特使中分量最重的一位。
中國樂見韓國新政府希望恢復兩國關係的努力,也對文在寅政府時代的中韓關係充滿期待。但是,中韓關係的困擾眾所周知,那就是「薩德」入韓─美韓已經完成了「薩德」系統的局部部署。解鈴還須繫鈴人,如果「薩德」問題不解決,中韓關係的結構性矛盾猶存─所謂「薩德」死結不解,中韓關係難和。
文在寅總統和朴槿惠前總統以及黃教安看守政府的立場不同,後兩者堅持「薩德」入韓,前者在選前就認為「薩德」入韓程式不合法,沒有經過國會的充分醞釀。但必須指出的是,文在寅總統也不是堅決的「反薩派」。他在早前總統選舉選情告急時,也曾經認可「薩德」入韓立場。
「薩德」受制於現實因素
「薩德」入韓已經「生米煮成了熟飯」,文在寅政府再以程式不合法的名義,讓國會重申「薩德」入韓,可能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薩德」入韓還受於現實因素的制約。
一是美韓關係,「薩德」入韓的推動者是美國,文在寅當選後也是首先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文在寅即使在選前強調對美國「說不」,但在當選之後也會繼續強化美韓同盟關係。從文特二人通話的情況看,美國也將成為文在寅首訪的國家。只要美國堅持將「薩德」系統部署到底,文在寅總統也扛不住。當然,美韓之間對「薩德」系統十億美元費用的承擔產生了齟齬,文在寅政府可以此作為擱置「薩德」系統的理由。
二是朝鮮核導的催化。重重壓力之下,朝鮮雖然沒有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但是又成功發生了一枚中程導彈。按照相關專家分析,朝鮮導彈可能已經掌握了搭載核彈頭並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技術。朝鮮的挑釁,對希望調整朝韓關係的文在寅是個打擊,對韓國民眾也帶來了新恐懼,韓國保守派政黨、輿論也會呼籲繼續部署「薩德」。
對於文在寅政府中止「薩德」系統部署,中國顯然不能過於樂觀。對於韓國特使來華,也不能在「薩德」問題上鬆口。否則,中國對韓國前期的外交壓力就會失去作用。對中國而言,堅持韓國撤離「薩德」系統是原則立場,不能讓步。當然,對於韓方對華釋放的善意,中方也應對其鼓勵。
新政府須拿出足夠誠意
國之外交,無論是大國博弈還是鄰國外交,利益為本是第一位的。中韓兩國的利益訴求,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認為「薩德」系統改變了東北亞的地緣軍事,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韓國認為,「薩德」系統有助於化解來自於朝鮮核導的威脅。其實,中韓兩國利益存在着相應的交集。一方面,中美日韓等區域國家存在半島無核化共識;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強化了對朝核導的協調配合。因而,朝鮮核導對韓國的威脅在弱化,「薩德」入韓的邏輯並不充分。
此外,韓國並沒有公開「薩德」入韓的相關技術參數,或者說沒有讓提出質疑的中國作為第三方去了解「薩德」的詳情,以便確認「薩德」不會對中國安全帶來威脅。「薩德」監控範圍是七百公里還是兩千公里,對中國而言是個大大的問號。只要「薩德」的相關技術參數和實戰數據諱莫如深,中國就會堅決反對「薩德」入韓。
經過「薩德」入韓,中韓兩國的信任赤字在增加。在此點上,韓國新政府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讓中國相信韓國是靠得住的朋友和鄰居,而不是首鼠兩端的投機取巧者。畢竟,朴槿惠總統時期,前後期不同的對華立場讓中國對韓國政府產生了不信任。重建兩國的信任關係,不在中國而在於韓國。而且,在經貿利益的關聯上,韓國更依賴中國。所以,韓國政府要修好中韓關係,既不是文在寅總統的口頭善意所能搞定,也不是一個「知華派」的李海瓚所能完成。韓國洞悉中韓關係的痛點所在,那就是中止「薩德」系統的繼續部署。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