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金管局「閂水喉」遏樓熱

時間:2017-05-13 03:15:44來源:大公網

  本港樓價屢創新高,辣招成效愈來愈短暫,繼港府早前出招堵塞「一約多伙」避稅漏洞,金管局亦出手「救火」,以加強風險管理為由,變相逼銀行向地產商「閂水喉」,一方面收緊地產商建築融資信貸比例,而對曾經承造高成數按揭的地產商,銀行需預留更多資本,變相限制「放水」。中銀香港表示,一直遵從監管要求行事,恒生稱需時間了解,暫不評論。有按揭公司估計,地產商優惠可能縮減。/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金管局對上一次出招是2015年,當時將價值700萬元以下自用住宅物業的最高按揭成數,由七成降至六成。然而,地產商近年在新盤銷售時,同時向準買家提供按揭服務,部分更與財務公司合作,提供高於金管局上限的按揭,個別貸款更高至樓價120%,甚至有部分按揭免入息審查,連還款能力的壓力測試也省去。由於地產商與財務公司提供的按揭服務不屬金管局監管職責範圍,當局是次轉向從資金鏈的重要源頭銀行入手。

  金管局昨日向銀行發出新指引,加強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指引分兩部分,主要是收緊銀行向地產商提供的貸款金額,以及銀行在貸款予財務能力較弱的地產商之時,本身須預留較充足的資本。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強調,這是恆常的風險管理工作,「並非逆周期措施」。

  地價貸款上限降低至40%

  根據金管局對13間主要地產發展商的按揭貸款統計數字,儘管其按揭貸款總額佔銀行按揭貸款餘額的比例仍低,至去年底約為2.47%,惟貸款增速持續加快,由去年6月的65%飆升至去年12月的189%(詳見附表)。另方面,地產發展商向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貸款的做法日趨普遍,而且審批準則較銀行明顯寬鬆,令銀行向地產商提供的信貸風險大大增加。

  與此同時,中資機構近期在本港房地產市場的態度相當進取,包括以高價投地。對於新指引是否針對這些中資地產發展商,阮國恆說「沒有針對特定發展商」,金管局的着眼點是憂慮部分在近期買地及發展項目的地產發展商,是以「高槓桿」方式為項目融資;在少數個案中,地產發展商更分別從不同銀行借得貸款,作為全數買地成本的資金來源。

  金管局發出的新指引主要有兩大內容。首先是加強對建築融資的風險管理,包括將地價成本貸款比率上限由50%下調至40%,建築成本貸款比率上限由100%減至80%,以及整體貸款相對物業完成後預期價值比率上限由60%減至50%。這部分措施由今年6月1日起生效。

  另一部分主要針對地產商高成數按揭行為,金管局要求銀行在向地產發展商提供貸款時,須因應地產商的財力而採取相應的資本要求;簡單來說,地產商的財務狀況愈差,銀行向其提供貸款時,需要預留更多資本。首階段由今年8月1日起生效,適用於銀行向地產商的新增貸款;第二階段明年8月1日起生效,屆時將涵蓋銀行對地產商的全部風險承擔。

  至於新指引落實之後,會否令高成數按揭貸款回落,或是有助壓抑地價,阮國恆回應說,金管局的職責範圍是監管銀行,指引旨在加強對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其他方面他不作評論。

  市場料對大地產商無影響

  對於金管局公布的新措施,恒生銀行(00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表示,昨日正值周年股東會舉行期間,她未有時間了解措施內容,故不便評論,惟恒生將會「參考及遵從」金管局指引。中銀香港(02388)亦說,該行一向遵從監管機構對地產發展商貸款的監管要求。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對成效有保留,她認為由於地產商有不同集資、融資渠道,故相信地產商會視乎競爭對手促銷做法,及準買家對低首期方案的需求,決定是否繼續或維持提供高成數一按,但估計優惠將會縮減。有市場人士估計,收緊建築融資比例,將對中小型地產商投地建屋影響最大,較具財力的大型地產商根本無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