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澳門搭國家發展快車經驗堪借鑒\鄭曼玲

時間:2017-05-09 03:15:43來源:大公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昨抵澳門展開視察活動。在機場發表講話時,張德江特別讚揚了澳門回歸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指出「澳門的成就來之不易,應充分肯定」,又鼓勵澳門各界「擼起袖子加油幹」,共同開創澳門發展的新局面。這一席話,既肯定成績又寄予厚望,凸顯中央高層對澳門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這種關切與看重,顯然建基於近幾年澳門特區的社會平穩、各界齊心、堅定踐行「一國兩制」以及主動融入內地尋求經濟轉型的積極取態。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澳門政府所採取的措施、社會各界所持有的共識、經濟轉型之成效,令人矚目。

  對接「十三五」百利無害

  首先,對於被納入國家「十三五」整體規劃,澳門各界不僅持積極響應態度,還主動對標規劃、制定規劃,將一方之發展納入國家大局中去考慮,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針對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政府舉辦了一系列「活力澳門推廣周活動」,不遺餘力地向遊客推廣博彩之外的休閒活動,以培養遊客忠誠度並刺激多元消費。而圍繞建立「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務合作服務平台」,澳門政府又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提出將設立中葡合作發展基金總部,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和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

  不僅如此,澳門特區還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規劃」。去年四月,在國家「十三五」規劃正式出台不久,澳門政府就公布了自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的首個五年發展規劃,重點突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提出將積極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等發展戰略,將推動澳門與內地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升級,作為澳門政府的一個工作重心。

  從澳門當前的發展來看,接受「被規劃」並主動對接國家規劃,有百利而無一害,更根本無損特區自治權,香港某些危言聳聽、藉此攻擊「一國兩制」的謬論完全可以不攻自破。

  其次,近幾年的實踐表明,無論是搭「一帶一路」順風車還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給人感覺是坐言起行、反應迅速、說幹就幹,效率之高令人刮目相看。就在上月底,澳門特區政府宣布成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並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統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設計,對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特區的五年發展規劃,重點將推動經貿交流,加強資金融通,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有機結合。

  種種情況表明,從政策的制定、資源的配合到制度的安排,澳門政府的各項工作均進行得有條不紊、風生水起。

  找準定位 擺正心態

  再有,此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一經中央提出,就有一些人熱衷於討論「9+2」城市群當中誰是龍頭和核心,相關爭論絡繹不絕,卻難有定論。

  相比之下,澳門方面並未過多糾結於「龍頭問題」,亦不執著於如何能夠一呼百應、爭奪主導權,而是理性淡定地找準定位,擺正心態,「低調作為,悶聲發財」。

  至今,澳門政府已先後與鄰近城市簽署了一系列建設備忘錄和合作意向書,推動雙方在經貿、金融、文化、創新創業等方面,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無論是在珠海橫琴、廣州南沙,還是中山翠亨、江門大廣海灣等平台上,粵澳合作均推行得卓有成效,澳門的獨特優勢亦得到充分發揮。

  由此可見,在屬於自己的精準定位上發光發熱,所能創造的價值,遠比攘攘擾擾光顧着在「區域龍頭」的話題上打「口水仗」,來得實在且有意義。

  成功經驗 值得借鑒

  總結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的經驗,無外乎三點:一是尊重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努力實踐「以法治澳」;二是專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折騰,不走回頭路,以保障民生為重點,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三是特區政府與中央及相關部委凡事多溝通、多配合,相互理解、支持,才能對澳門實行全面和有效的治理。

  以澳為鏡,可以知道,特別行政區的發展離不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光靠激情和蠱惑人心的口號也是等不來、喊不來的。如果人心不齊,社會不穩,經濟必然滑坡、民心必然受損。

  當今世界,合作則贏,孤立則輸,背靠祖國、借勢發展的澳門早非昔日不起眼的「梳打埠」。此番,作為中央主管港澳事務的最高級別官員,張德江委員長蒞澳展開視察,以其當年作為泛珠三角合作策劃者和操盤手的深厚背景,相信可就這一話題為澳門各界面授機宜、指點迷津。屆時,中央挺澳護澳之「大禮」又可為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一臂之力。

  可以說,澳門已經搭上內地「發展快車」,躊躇滿志,蓄勢待發。那麼,同樣面臨轉型之惑的香港,還能繼續自我沉淪、蹉跎歲月,而不順應時勢、抓住機遇、再創輝煌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