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賴小民(左三)預期,內地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將續升(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網3月17日訊(記者吳涵宇)中國華融(02799)的不良資產業務板塊去年錄得收入507億元,資產規模更大增71.8%達6287.1億元,齊創歷史新高,其中,債轉股資產全年實現收益31.4億元。賴小民今日出席業績發布會時表示,去年集團成立了債轉股工作委員會,並組建華融瑞通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推動市場化債轉股,已成功簽訂首單債轉股業務。他續指,正與包括國有大行在內的幾間商業銀行洽談當中,未來三年集團將投入300億到500億元的專項基金,冀至2018年,債轉股規模可達百億元。
去年年末,內地銀行機構的不良貸款率近五年來首次微跌0.02%,打破不良貸款率及不良貸款額連續19個季度雙升的局面。不過賴小民預期,內地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不良貸款率將繼續小幅上升,但風險會保持在可控範圍內。
集團去年收購重組類業務的減值比率由2015年的1.49%升至1.98%,銀行業務的不良貸款率亦由0.99%升至1.48%,不良債權資產撥備比及撥備覆蓋率則分別為808%及444.35%。賴小民指出,儘管撥備覆蓋率較2015年的587.1%有所降低,但仍遠高於監管要求及同業平均水平。
賴小民坦言,資金充足率是集團的「痛點」和「瓶頸」,去年華融資本充足率下降至12.86%,僅略高於銀監會12.5%的底線要求。他表示,未來會考慮通過發行資本債、優先股等方式,進一步改善資本水平。
隨着內地政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發債,中國華融去年於境外發債60億美元(約413.6億元人民幣)。賴小民指,儘管去年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加上人民幣持續貶值,資金大量外流對利率槓桿造成衝擊,令發債成本提高,但收益依然足夠覆蓋成本。他續稱,所發外債主要於海外使用,故受到外匯管制的影響不大。
本周二(3月14日)中國華融由於申請A股上市短暫停牌,復牌兩日今跌1.6%,收報3.08元。關於回歸A股進程,賴小民表示目前正在證監會受理當中,至於其他業務會否分拆上市,則要待完成集團A股上市計劃後再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