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張朝陽 資料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於月尾公布最新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簡稱COFER),屆時將首次列出人民幣在COFER之中所佔比例。中銀香港(02388)表示,隨着人民幣納入SDR效應的持續發酵,越來越多外國央行等主權類機構對人民幣業務有興趣,並與傳統的個人和企業客戶鼎足而立,成為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人民幣自去年10月1日起進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IMF相應會在其官方外匯儲備數據庫中,單獨列出人民幣的佔比。有關變化,將於月底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調查(亦即COFER)中反映出來。
主權機構着眼長期投資價值
儘管人民幣兌美元近年面對調整壓力,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張朝陽表示,主權類機構與企業機構投資人民幣資產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主權類機構更着重長期的投資價值,而不過於關注短期的匯率波動。」
他舉例說,隨着IMF於2015年12月批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境外央行、主權投資基金、多邊金融機構等主權類機構,已開始主動尋求於離岸和在岸市場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例如俄羅斯央行於2016年7月表明自2015年第四季開始購買人民幣計價資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亦從2016年6月起將人民幣金融投資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
主權類機構投資行為,也帶動了境外商業機構增加人民幣資產投資。國內債券市場也適時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境外機構投資的政策,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的參與程度不斷升高。
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目前已有432家境外投資者入市,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景外投資者持有的債券總金額達87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末增加834億元人民幣。
中銀香港作為首家離岸人民幣清算行,有望從中獲益。為把握機會,張朝陽表示,中銀香港設立了專責部門服務央行類機構,以其專業能力加強開拓主權類客戶,並為其提供「一條龍」服務:即從前端的開立多幣種帳戶開始,到提供存款、兌換、債券買賣、現鈔、流動性管理、託管以及清算服務。該行冀透過全面的產品及服務,以滿足主權類客戶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他續說,近年來中銀香港在五大洲逾4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人民幣宣傳推廣活動,在推動各地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同時,以人民幣業務為「敲門磚」,成功與多家海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大型金融機構建立業務聯繫。目前中銀香港主權類客戶正快速增長,其中海外央行客戶逾60家,及正與另外10家央行洽談中。
展望未來,張朝陽表示,人民幣「入籃」將驅動全球外匯儲備持續調整,機構加大人民幣儲備,投資人民幣債券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截至2016年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達63.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境外投資者投資佔市場比重僅為1.2%,這一比重顯著低於主要發達市場,如德國(45%)、英國(39%)、美國(17%),與一些新興市場例如馬來西亞(28%)、印尼(25%)、南非(14%)相比也有一段差距,顯示境外投資方面還有很大增長潛力。
人幣資產佔全球外儲料超5%
張朝陽補充說,隨着相關配套措施的進一步完善,境外投資者將獲得更加良好、便利的投資環境,央行類機構將繼續擴大人民幣資產投資。估計未來三年人民幣資產佔全球外匯儲備的比例可超過5%,即3500至4000億美元,將為中銀香港帶來龐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