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東自貿區具有特殊定位,促進粵港澳深度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加上具有政策先行先試之利,創新優勢明顯,港澳金融機構可在區內享受多於區外的政策紅利;圖為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資料圖片
今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概念。他表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在迅速崛起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三地金融合作愈來愈成為重要合作內涵,對促進三地經濟一體化發揮着相當關鍵的作用。\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 堅
近年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格局的重要性不斷得以提升,這個由九個省區加上香港、澳門共同組成的經濟合作區域是中國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亦是未來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三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融合度較高 具延伸性
以廣、深為區域中心城市的珠三角,是過去近四十年來內地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圈。相比起其他沿海經濟圈,珠三角無論在面積、人口還是經濟總量,規模相對較小,但外向型經濟特點較為突出。2015年,廣東省以佔全國1.9%的面積及7.9%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8%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而進出口總額佔比達到25.9%(出口佔28.3%),實際使用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佔比達到21.3%。
若把珠三角概念擴展到包括香港及澳門在內的大珠三角,對全國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及布局的意義進一步提升。
其一,儘管面積及人口並未大幅增加,但整體經濟實力又上一個台階。三地GDP超過8萬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FDI超過2000億美元。
其二,融合度較高。粵港澳三地經濟具有互補性,通過持續幾十年的雙向跨境往來及融合,趨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化格局。2015年廣東向香港出口佔其進出口總額的32%,實際利用外資中有76%來自香港,而1979年至2015年香港向廣東投資金額累計2385億美元。
其三,具有延伸性。大珠三角經濟對周邊地區影響力加大,向內向外形成兩個輻射扇面──向內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聯繫,包括中部、西南及東南九省;向外形成兩條經濟合作帶,一是從香港到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香港與東盟經貿聯繫一向密切,香港有547家東盟總部型企業,兩地金融機構相互派駐,有利於發揮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超級聯繫人」作用;二是從澳門到葡語系國家的特色經貿帶,澳門正積極打造葡語系國家的特色金融產業。另一方面,粵資企業「走出去」意願較強,2015年對外投資金額達123億美元,歷年累計投資687億美元,位居內地首位,且把香港作為跳板及融資平台。
跨境來往「無鏠對接」
其四,基建完善進一步推動區域合作。明年(2018年)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有望雙雙開通,蓮塘口岸亦將建成,加上已基本成形的珠三角高速公路網及城際鐵路網,大珠三角形成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廣深港澳實現全球獨有的跨境來往「無鏠對接」。
隨着粵港澳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大珠三角金融圈正在形成。香港、廣州及深圳均是國際金融中心,各類金融資源豐富,跨境業務空間相當大。粵港澳銀行業總資產合計42.7萬億元,超過江浙滬的一成。12家港資銀行在廣東開設了188家分支行,實現全覆蓋。粵資銀行在香港擁有83個營業網點。赴港上市的粵企有196家,名列各省市之首。香港有20家粵資持牌證券機構。反過來,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廣東亦已引入了港資證券、期貨及基金公司。
三地銀行盈利料達1.4萬億
跨境金融服務亦成為一大特色,2015年廣東省(包括深圳市)跨境人民幣收付名列各省市之首,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同樣,港澳跨境人民幣收付亦佔境外地區六成以上。據Mckinsey預測,到2025年「珠三角+香港」整體銀行盈利可達1.44萬億港元,超過東京、紐約而成為全球最高的地區。
中外資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發展大珠三角業務。中資金融機構加快港澳機構建設及業務轉型升級,尤其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擔當香港人民幣清算行,大力拓展各項人民幣融資及交易業務,力爭在更多業務領域超越外資銀行。
另一方面,中資金融機構積極拓展跨境業務,通過境內外機構跨境業務聯動,雙向轉介珠三角及港澳客戶及業務,爭取內外平衡發展。外資銀行提出「把握粵港澳經貿合作優勢」的戰略目標,組建廣東或華南總部,在全球業務規模全面收縮下,卻大幅增加在珠三角的員工。
自貿區創新優勢明顯
廣東自貿區成立後,粵港澳金融合作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各家金融機構全力參與自貿區業務,對自貿區業務寄予很大希望。
首先,廣東自貿區具有特殊定位,其目標是促進粵港澳深度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其次,自貿區雖非政策窪地,卻有先行先試之利,監管機構會在自貿區探索新的資本項目開放,港澳金融機構可在區內享受多於區外的政策紅利;最後,自貿區創新優勢明顯,區內已形成高密度、高層次、多元化的創新區。
可以預見,隨着內地與港澳不斷深化合作關係,大珠三角金融圈更趨於成熟,在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充當「潤滑劑」的同時,亦為港澳及珠三角金融機構創造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