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智威
踏進2017年,港股氣勢如虹,以去年12月28日最低位計算,即21489點,升至2月10日盤中最高位的23718點,升幅共2229點或10.37%,在短短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又沒有具體的實際利好因素下,能有如此驚人的升幅,對投資者來說算是喜出望外。港股昨天的成交更高達959億元,連續兩天均有大成交配合,並創下三個月的高位,預計後市仍有「水位」。
造就今次的港股的升勢,主要是北水資金大舉流入,特別是大手買入H股,令眾多股份雞犬皆升,或是因為人民幣貶值下,資金無法外逃(許多資金逃生門已被中央關上)而向南走。不論何種原因,資金正在流入香港市場買股是不爭的事實。投資者宜順勢而為,切忌逆水行舟,升市莫估頂,下一步恒生指數會否見24000點,又或經已見頂回落,這個實難估計,但既然今次升浪是由資金所推動,就當然要密切留意資金的去向,只要一天資金繼續流入,大市便有動力繼續向高位挑戰,反之,一旦資金停止行動,就是潮退之時,亦是投資者開始逐步減持的時候。因此,恒生指數的高低反而是其次。
加上今次資金買入的股份如內房股、汽車股、中資航運股、水泥股等,當中很多都不是恒生指數成份股的名單中,故今次資金推動的升浪,恒生指數根本未能準確反映,投資者亦不要太過着眼於指數的升跌。否則就會對錯焦點,未能看清推動升勢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