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兩會兼業績 中資股看俏\谷運通

時間:2017-02-08 03:15:39來源:大公網

  春節期間和家人去了北京過年,其間感受最深的是,在香港待的時間久了,很容易接不上內地發展的地氣,這對投資港股是極為不利的。這次在北京,明顯感覺到內地消費市場正在向追求高品質的方向升級。聯想到市場相關股份去年下半年來的表現,可以說市場早已先知先覺,好在內地的消費及製造業升級正在路上,今年仍然有機會。

  和60、70後的傳統消費習慣不同,內地80、90後主導的新消費模式正在形成,而持續多年的經濟結構轉型,由出口轉向消費,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快。這中間跟去年樓價大幅上升自然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這次在北京市內的觀察,留下來過年的人多了,表現在廟會人流大幅增加,商場人氣旺過去年(購物的人、看電影的人明顯增加,去年只限於餐廳)。最誇張的還是餐飲業,筆者去的一家回民涮羊肉店,要排上兩個鐘才能入座。

  在香港看市場,極易把焦點放在特朗普的新政衝擊上,而忽略內地巿場正在出現的一些積極變化。畢竟市場價格最終是由基本面決定,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雞年的港股表現,相信不會差到哪裏去。

  以全年走勢預測,對市場帶來支持的可能不是宏觀層面,而事實上受內地經濟去桿槓以及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衝擊,今年中國決策者仍然面對艱難的一年,宏觀層面可能會變差,但是市場的機會在於微觀層面。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傳統行業已出現生機,並走在景氣的路上。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供給側改革影響部分行業供給出清,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如此一來,相關行業龍頭的定價議價能力大幅提高,並帶動利潤率增加。與此同時,隨着中國政府對環保、工業安全的要求提高,今年極有可能在傳統行業裏出現強者愈強的巨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看到一些傳統行業如鋼鐵、造紙、汽車製造業,原奶、味精生產商等出現一浪高過一浪走勢。這種趨勢今年持續及擴散的可能性很大,中國政府近期提出的鋁業去產能政策,就是一例。

  春節後市場重開市,內地資金上周五重新流入港股市場,規模達到31億港元,本周一、二持續有20億的流入,高於年初以來12億港元的日均流入規模。隨着下月兩會召開,以及業績期到來,中資股短期有力再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