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一直存在,原因多種多樣。圖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舉辦「中華講壇」交流活動,賓主間坦誠深入對話,探討各領域的合作。新華社資料圖片
文|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特朗普的當選美國總統,將全球各國對貿易保護主義復辟的擔憂推向了高潮。在此背景下,本文專門梳理美國對華貿易救濟案件,以分析其對中美雙邊貿易的影響。
1、美貿易保護對華影響不容忽視
根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的歸納,歧視性保護主義措施共有23種,包括貿易救濟措施、關稅措施、非關稅壁壘、當地含量要求、進口禁令、政府採購、技術性貿易壁壘、競爭性貶值等,其中貿易救濟措施是最主要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貿易救濟措施又以反補貼和反傾銷(即所謂的「雙反」)為主。在此本文重點分析美國對華反傾銷與反補貼起訴。早在1980年,美國便針對中國出口薄荷醇發起第一例反傾銷訴訟。截至2015年末,美對華總共發起了191宗反傾銷起訴,55宗反補貼起訴,7宗中國「特保案件」起訴。
從反傾銷案件與美國自中國進口數據看,二者呈現出顯著性的反向相關關係。即當年美國對華反傾銷起訴案件越多,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則回落,參見圖表一。這表明,美國對中國反傾措施對抑制中國對美出口效果顯著。
從反補貼案件與美國自中國進口數據看,1980-2015年期間,美國共發起621宗反補貼起訴,其中對華發起55宗,這意味美國每發起10例反補貼案件中,就有1例是針對中國出口發起。與反傾銷一致,美國對華反補貼起訴案例與中國對美出口也呈現出反向相關關係,參見圖表二。
綜上,無論是反傾銷還是反補貼,二者作為美國對華貿易救濟的主要措施,都對中國對美出口具有顯著性的抑制作用。當年中美貿易摩擦越是激烈,中國對美出口則易出現大概率回落。
2、逆差是美貿易保護的「催化劑」
引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中國對美巨大順差往往成為美國對華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最主要藉口。這是否意味着,中國對美順差的擴大將會引起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的警惕,進而加劇中美貿易摩擦?
從美對華反傾銷案例觀察,若當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上揚,確實大概率導致下一年對華起訴案件的上升,參見圖表三。從美對華反補貼起訴案件看,與反傾銷一致,其與美對華貿易逆差增速呈現出同向滯後相關關係。
同時,我們通過觀察中國對美出口與美國對華反補貼、反傾銷案件之間的滯後相關關係,發現二者並不呈現顯著的正向相關關係。這表明,中國對美出口增加的同時增加從美進口,往往並不會引發美國對華進行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增加;相反,在中國對美出口增加卻未能有效增加從美進口的情況,因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激增往往最易引發美國對華採取貿易救濟措施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