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王慈明相信,建立基金分銷平台可有效拓寬銷售渠道 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香港投資基金公會(IFA)調查顯示,若港交所(00388)推出基金分銷平台,將有81%內地投資者及51%香港投資者有興趣使用。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透露,港交所現正研究建立相關銷售平台。另外,證監會將於明年就網上交易推出諮詢,亦有助於解決線上買賣基金的監管及合適性問題。
佣金或較傳統低30%
受訪投資者相信,港交所運營的基金分銷平台將更加方便省時,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產品選擇,並認為平台收取的佣金應較傳統渠道至少低30%至50%。不過,有投資者擔心安全問題,又指平台無法因人而異為客戶推薦合適產品。
黃王慈明表示,基金公會已與港交所及券商就相關議題進行商討,由於基金分銷平台的建立涉及系統升級,港交所尚在進一步研究中。她續說,證監會擬於明年上半年就網上交易進行公眾諮詢,其中包括資訊平台的合適性問題,或可幫助投資者了解如何通過網絡平台,獲得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亦與銀行界溝通,未見強烈反對意見。黃王慈明稱,港交所分銷平台的推出可有效拓寬基金銷售渠道,擴大客戶基礎,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她解釋,銀行收費較高,並伴有增值服務,擁有固定的客戶群體,客源不會因此受到衝擊。
不會與銀行造成競爭
調查亦提出使用「機械人理財顧問」的可能,即在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意見及組合管理服務的過程中,極少甚至無需與人互動。結果表明,內地投資者對該項服務熱衷度較高,74%受訪者表示可能使用該項服務,僅有35%香港受訪者表示可能使用。認購渠道方面,通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完成最近一次基金認購的內地投資者有78%,香港投資者則為54%。
黃王慈明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又認為香港傳統金融服務架構發展成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者對互聯網及新興科技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她續稱,內地、菲律賓及印度等地的實體金融業務體系不及香港發達,反而能夠更快融入互聯網金融浪潮。
上述調查由基金公會委託善美佳(Cimigo)於今年十月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超過950位香港及內地投資者,其中香港投資者約佔70%。調查旨在了解兩地投資者對基金交易流程、「機械人理財顧問」及數碼投資渠道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