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聯儲宣布加息,疊加「假章案」對債市造成衝擊/資料圖片
上周四(15日)內地債市出現債災行情,圍繞暴跌原因坊間流出傳聞,直指國海證券(000750)前員工偽造公章進行交易,造成二十餘家機構出現技術性債券違約。國海證券昨日午間公告證實,根據司法機構鑒定結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印章與公司備案的印章不符。此外,公安機關已對該起偽造印章案件立案。/大公報記者 李靈修
國海證券在公告中稱,自停牌以來,國海證券就「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被偽造事件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現根據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果,相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與公司在公安機關備案的印章不符;公安機關已對公司被偽造印章案件立案。目前公司經營管理一切正常,財務狀況良好,流動性風險可控。
本次「假章案」影響甚大,情節發展跌宕起伏。早在12月14日晚間,微信朋友圈流傳出一則消息,並獲得廣泛轉發。「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楊出國失聯,請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債浮虧巨大,國海直接不要了,章是蘿蔔章。」但廊坊銀行其後回應,與國海證券並無交易往來。
期貨產品曾全線跌停
時值美聯儲宣布最新加息政策,疊加上述傳聞對債市造成巨大衝擊。12月15日,國債期貨各品種開盤出現歷史性全部跌停,其後因中國央行加大流動性投放打開跌停。惟當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收跌1.81%,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亦收跌1.16%。
國海證券股票當日早盤臨停之後,就債券團隊負責人失聯傳聞發布核查結果,證實兩名負責人偽造印章,在所涉業務中盜用公司名義簽訂協議。
該行表示,張楊、郭亮為公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老團隊員工,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對於相關人員或單位偽造我司印章、盜用我司名義簽訂協議的行為,公司將依法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據多家內媒此前報道,至少有超過二十家國海證券的交易對手牽扯在「假章案」中。譬如,華龍證券違約5筆合計約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10年期政策性金融債,係市場波動最大的品種。該行持有的上述債券原本應於13日當日進行交割,但延遲至15日才完成。此外,五礦證券於12月14日延期一天完成了同批債券的交割,亦構成了技術性違約。
國海證券證實前員工偽造印章後,多家涉案機構前往國海證券北京分公司進行溝通,希望獲得「認可交易」的承諾,其中包括聯儲證券、五礦證券、聯訊證券、華福證券、東吳證券、南昌農商行、華林證券。但雙方存在較大分歧,國海證券認為自身也是受害者,主要責任在於冒用公司名義、偽造公章的前員工;機構方面認為國海證券應該承認相關交易,承擔債市暴跌造成的浮虧。
相關合同或延後履行
不過,在國海證券昨日宣布「假章案」立案後,分析人士指出,根據「先刑後民」的原則,有關合同的履行會被延後。這對債市及相關機構年底的資金周轉,仍會造成負面影響。
國海證券近期可謂多事之秋。公司11月4日晚間曾公告,接到檢察機關通知,該行總裁齊國旗前一日(3日)被批准逮捕,副總裁陳列江協助調查。同日,國海證券召開董事會會議,免去齊國旗總裁職務,免去陳列江副總裁職務。
資料顯示,國海證券前身為廣西證券公司,1988年經批准正式設立,是內地首批設立並在廣西區內註冊的唯一一家全國性證券公司。2001年,公司增資擴股並更名為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海證券本月15日停牌前報6.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