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聘均旗下公司所負責的吹沙造田一角
作為建設者和見證者,王聘均說自己就是曹妃甸的一部分,曹妃甸每次發燒感冒他都記憶猶新。三年間曹妃甸從無到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工地,每天要吞下超過四個億的投資,作為商人的他感覺到曹妃甸這個攤子鋪得有點大,速度太嚇人。2012年成立曹妃甸區,把曹妃甸的最初規劃,又放大了近10倍,由面積220平方公里追加到接近2000平方公里。一個十年前不足幾平方公里的沙丘,一下子膨脹到兩個香港、三個新加坡那麼大。他說,這麼大一張餅光靠河北肯定吃不下去。
當時媒體曝光稱,在超過3000億的投資中,七成以上是靠企業或政府舉債,而曹妃甸要償付的利息每天超過1000萬元。隨着中央四萬億的「退燒」,曹妃甸資金鏈斷裂、一批重點項目淪為爛尾工程也在情理之中。
王聘均:處爆發期前夜
曹妃甸這個超級世界工地,對於大多數淘金者來說,猶如熊市中的「殭屍股」,沒有秒變「妖股」的可能。不過,像港商王聘均這樣把「殭屍股」當潛力股死抱不放的長線投資者也不在少數。儘管其中各有故事和緣由,相同之處就是他們都是被國內的經濟大躍進裏挾着前行。
對於曹妃甸「超級殭屍」的說法,王聘均不予認同,他甚至是為數不多的出來發聲力挺曹妃甸的港商,他對記者說,一個成熟的港口,需要經歷開發建設期、產業聚集期、爆發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每個階段要經歷五年的時間。現在的曹妃甸正處於聚集階段和爆發期的前夜。他甚至把曹妃甸比喻為鄰居女孩:「幼小的曹妃甸還需要抱着、養着,談婚論嫁尚需時日。」
香港慧鉅集團在曹妃甸生態城,投資近兩億的濕地生態觀光園和農業產業園項目,按公司計劃十年才能回收成本,在過往的三年間每年出現300萬元的帳面赤字,完全也在港商王聘均的預期之中。不過,他判斷,隨着曹妃甸經濟景氣指數的提升,慧鉅集團有望提前三至五年回收全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