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背靠京津 具承接產業轉移優勢

時間:2016-12-12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遊人在曹妃甸濕地遊玩

  港商王聘均在渤海灣擁有兩處豪宅,以及1050畝濕地、兩萬畝有機稻田。他把父母、妻子和兒子都接過來,成為曹妃甸島的第一批外來居住者。不過,讓他煩惱的是,為了兒子上大學,他不得已又在天津購了新的房產,讓兒子在天津落戶。因為天津不論是報考復旦還是清華,比河北至少要低100分。

  《京津冀協調發展國家戰略》已經出台兩年多,和許多曹妃甸的投資者一樣,王聘均希望步伐再快一點。他認為,河北經濟窪地和京津周邊貧困帶的出現,更多的是政策因素使然。京津冀協調發展不協調的因素,更多在於政策和人為因素。空講制度創新,不如把類似戶籍、升學、醫療等不平等的規定直接取消。這關係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事關京津冀協調發展國家戰略的成敗。

  今年前十一個月,曹妃甸簽約項目資金突破2000億元,這其中有八成來自北京。王聘均認為,北京人對曹妃甸的態度決定着曹妃甸的未來興衰。他甚至說,曹妃甸的興衰也關乎北京的未來。拋開政治行政區劃等人為的因素,從地理概念上來說,曹妃甸是北京天然的出海口。而且也只有曹妃甸才具有完整承載北京產業轉移的能力。聯繫到北京發展的需要,曹妃甸這個超級盤子恰好可以紓解北京和天津「大肚子病」。他說,曹妃甸與天津的關係,除了競爭,更多的是功能互補。如果把曹妃甸比作一隻股票,其屬性應該是擁有北京和天津的雙重概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