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與內地券商研究所動輒百人的研究團隊相比,境外投行研究中國經濟、中小企業的研究團隊明顯偏小,有些國際投行的三人研究小組就能被稱為大組。普華永道審計合夥人姚文平認為,深港通將帶來新的市場變化和市場需求,而這些需求對參與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於需要在資本市場融資的企業而言,面對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企業的人才培養要跟上;對於投行而言,那麼多可以選擇的中小企業,哪一個才是有投資潛力的?如何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投資,也是他們關注的熱點所在。
黃金錢介紹,國際投行研究團隊過去在創新行業、科技企業的研究方面投入的精力、配備的資源都不多,沒有足夠的研究人員去覆蓋中小型公司,主要因為現在香港上市的創新企業比深交所少很多,目前香港還是側重金融業研究。未來境外投資者通過深港通投資內地股市,行業的研究力量分布可能會相應改變,所以不排除各大投行未來對中小企業、科技信息行業的研究也會增加。
據了解,香港的私募基金還要承擔繁忙的路演,其投資標的一般只能覆蓋比較大市值的公司。從操作細節來看,很多國際機構投資者在選擇標的納入股票池的時候,會對所投資的股票提出一些限制。如常見的條件為,要求任何賣方研究所推薦股票時至少出具兩份分析報告,然後對市值不同的公司,需要分析如何進出更為便利,包括股票每天成交額需達到1千萬美元。如果按上述標準篩選,賣方研究所覆蓋的股票範圍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