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6信息通訊產業技術性貿易措施研討會發布會 /大公報記者石華攝
【大公報訊】記者石華深圳報道:2016信息通訊產業技術性貿易措施研討會本周三至周四在深圳召開,國家質檢總局組織華為、中興通訊等中資企業與美國、歐盟、俄羅斯等代表,就23個技術性貿易措施議題進行了多邊技術交流。針對美國FCC早前針對無線通訊設備認證出台新規,國家質檢總局國際司副司長韓建平指出,研討會做了充分的溝通,但還需政府機制平台做最後的決定。會議成果將為推動解決美國FCC認證新規,及降低和消除國外技術性貿易保護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5550億美元,出口3286億美元。但受全球工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大幅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等影響,WTO各成員國出台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現有的國際貿易秩序造成了巨大衝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持續升溫的態勢。
美國FCC去年連續針對無線通訊設備認證出台新規,要求產品相關認證測試實驗室必須由被FCC認可的國外指定機構認可並由FCC根據政府對政府互認協議(MRA)的條款進行認證,所有測試結果須由這些取得認可資質的實驗室提供。市場預測,新規一旦實施,將給中國數十億美元的通訊產品出口以及檢測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其中深圳市場損失佔全國50%以上。
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按照美國新規的要求,供貨周期最少要延長3個月,費用增加2到3倍。「中興通訊出口業務佔比很大,我們手機銷量在美國排到第四位,因為新規而造成周期延長,影響很大,跟別人的機型至少差一代。」他認為,這個新規就對中國通訊企業影響很大,蘋果手機的研發在美國,不存在這個問題。深圳檢驗檢疫局發展研究處處長何軍說,美國新規一旦實施,將直接影響深圳通訊企業30億美金的損失,影響企業出口,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和時間,對產業鏈也會有所衝擊。僅檢測經費就在300到400萬元人民幣,產品研發要多了2到3個月周期。此次研討會對深圳市深入理解主要貿易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促進深圳信息通訊產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