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法院昨日對政府提出的司法覆核案作出宣判,梁頌恆、游蕙禎兩人違反基本法,宣誓無效,取消兩人的議員資格。這的確是大快人心的事。
開始的時候,有部分人還以兩人只是「玩玩」罷了,是「小學雞」行為,只需要警告一下就夠了,反對政府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宣布他們喪失議員資格。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進行釋法,詳細地說明宣誓者要擁護基本法,要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實已經是很清楚,梁游兩人絕不是「玩玩」,而是有計劃地借立法會宣誓平台侮辱國家民族、宣揚「港獨」。看看他們在宣誓時展示的「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刻意把「China」讀成「支那」,游蕙禎更加把中國國名中的「Republic」讀成英文的粗口。終於,他們必須為他們的行為付上代價。
辱華播「獨」終需付代價
長期以來,何止梁游二人在挑戰香港的法治,立法會裏、立法會外,有不少反對派每天挖空心思地想搞一些「小動作」來挑戰法治。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釋法之後,反對派中自稱法律界的人就發起黑衣遊行,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自稱法律界的人挑戰法律,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依基本法第一五八條規定作出的釋法。基本法第一五八條規定的就是: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長期以來,香港反對派經常自己為基本法「釋法」,實際上他們是在故意曲解基本法,並試圖通過不斷重複地歪曲基本法,使香港的市民大眾信以為真,以為他們所說的正確,渾水摸魚。過去也的確有立法會議員在宣誓時「加料」,搞小動作,以示不滿意基本法,不願意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一次試試,沒有出問題,再試第二次,而且得寸進尺,膽子越來越大,且由隱性「港獨」變成公開宣揚「港獨」。到了這個地步,香港社會終於發出怒吼。11月13日,五萬市民集合在一起支持釋法,反對「港獨」,聲音是清晰的。現在,梁游兩人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相信沒有什麼比「大快人心」更適合形容多數香港人的心聲。
這一次的宣判,創造了一個成功有效的案例,今後所有的立法會議員,都必須明白玩火必自焚的結果,相信也能有效阻止那些不斷地試探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底線的行為。
法院立了這個案例之後,對那些在這一次宣誓儀式中也玩小動作的立法會議員而言,可能坐立不安,因為11月13日市民的怒吼,不單止針對梁游兩人,而是指向一切不尊重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議員。已經有市民入稟法院要求司法覆核另外一批在宣誓儀式中不尊重、不真誠進行宣誓的議員。我們不妨耐心地等待法院的判決。
游蕙禎在知道判決後,告訴記者判決結果是意料中事,這說明她已經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作所為是不合法的。為什麼還要做這個犯法的事?原來,她的理據是:她與梁頌恆是兩萬多選民投票選出來的。這是很可笑的理據,兩萬多選民的支持就可以得到「免死金牌」?更何況這兩萬多曾經投票給梁游兩人的選民,看到他們兩人當選後的行為時,可能也後悔投票給他們。
法官在判詞中提到,不論有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法院的宣判結果是一樣的。法官的判詞引來部分反對派像執到寶一樣,馬上跳出來說這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是多餘的。
證人大釋法的必要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絕不是多餘的。不錯,任何人只要讀一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文字,也很容易明白梁游兩人是絕對不符合要求的,因此法官的判詞是正確的。但是,全國人大常委的釋法絕對不是只為了驅逐梁游兩人出立法會,而是為了更長遠的將來、為許許多多想試探法律底線的反對派議員設下的一條清晰界線,不讓他們越雷池一步。除此之外,釋法過程也的確更清晰地提出宣誓儀式的要求,解釋何謂擁護基本法,何謂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更強調指出宣誓之後的議員如果違反誓言內容,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宣誓過了關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公然在立法會倡導「港獨」,任何議員若如此做,依然會面對違反基本法的控告,負上法律責任。
全國人大常委釋法是大事,梁游兩人還沒有資格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為他們兩人而釋法。此次釋法為的是防範未來有更多政治投機者、「港獨」分子逐步地滲透香港的建制。因此,此次釋法也清楚地強調,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適用於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而不是單單指立法會議員。釋法是要完全杜絕「港獨」分子進入香港權力中心,清楚地告訴「港獨」分子他們完全沒有機會,百分之一百沒有機會,要讓這批人真正死了心,不可心存僥幸。
這一次釋法與二○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同樣的作用,就是要讓想奪權的反對派死心,要「港獨」分子死心。
香港回歸近二十年,但是不認同、不願意回歸的人依然存在。香港長期存在一些人,他們想方設法要利用建制,利用立法會達到其反中央政府、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目的。全國人大常委不能不做一些事來制止這批人的行為。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