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11日訊(記者李永青)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 24屆香港眼鏡展現正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會於展會舉辦了「眼鏡業如何應對環球經濟發展及行業最新趨勢」研討會,並邀請到德國著名市場及消費者行為研究機構GfK的專家剖析歐洲及亞洲市場的最新行業趨勢、零售商發展方向、時尚潮流和消費者習性。
GfK Consumer Choices意大利GfK零售及科技公司全球光學及眼鏡總監 Gianni Cossar,先以經濟數據印證環球金融海嘯後,眼鏡業整體銷售穩步增長,並點出亞太區的行業商機。他指出,自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令環球經濟急挫,環球消費信心指數亦下滑。但隨着美國、歐洲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日本央行亦實行負利率政策,環球經濟逐步復甦。
Gianni Cossar引述GfK的環球消費調查,指於2008至2015年期間,光學及眼鏡產品在眾多消費品中,銷售表現一枝獨秀,其中屬於技術類別(Technical)的環球眼部護理 (Vision Care) 產品銷售比例持續增長,「金融海嘯期間,技術類別的光學產品表現遠勝時尚類別,值得留意的是,自家技術類別品牌 (Technical House Brands) 增長尤為突出,特別是貴價的產品。」此外,他指於2010至2011年期間,歐洲經濟陷於低迷,但光學產品銷售卻錄得正增長。
Gianni Cossar又表示,於2008至2015年期間,眼鏡鏡片銷售比例平穩增長,而平均售價則錄得13%增幅;隱形眼鏡更成為銷情暢旺的「大贏家」。眼鏡鏡框方面,塑膠鏡框同期的增幅更超過一倍。
Gianni Cossar又從銷售數字中找到一個有趣的發現:「過去10年間, 隱形眼鏡類別有不少技術突破,包括推出矽膠物料等,加上屬於日常佩戴的類別,所以即使經濟逆轉,隱形眼鏡的銷售亦保持增長。」他認為,隱形眼鏡及相關副產品等也是帶動眼鏡店舖人流的重要因素,對店舖營業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續説:「這亦反映貨種管理 (Porfolio Management)的重要性,另外亦需要有季節性的產品 (Seasonalty Assortment),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選擇。」至於歐洲眼鏡市場的未來趨勢,他以法國市場為例,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太陽眼鏡專為女士而設計,當地亦開始流行金屬與塑膠搭配的鏡框。
至於亞洲市場趨勢方面,Gianni Cossar形容歐美國家發展較成熟,主要以鏡片產品為主導,但中國及印度等亞洲市場則由鏡框產品主導,其中金屬框的銷情勝於塑膠框;另外,他指太陽眼鏡這類時尚產品於韓國市場銷售理想,相信與當地市場相對較追求美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