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過半數本港投資者相信人民幣兌美元可以收復今年失地,將會繼續持有人民幣
過去一個月,美匯指數在加息預期升溫下走強,拖累人民幣兌美元迭創六年新低,予人人民幣大貶的感覺,但實際上人民幣兌美元在十月跌幅不足百分之二,比英鎊、歐元與日圓跌幅為少,可說是抗跌力十足,大貶之說顯然言過其實。
人民幣兌美元抗跌力強
人民幣「入籃」剛滿月,市場對人民幣資產需求強勁,一定程度有助匯價穩定與增強抗跌力。十月人民幣兌美元只跌百分之一點五,對比同期上升逾百分之三的美匯指數,人民幣跌幅十分溫和,不存在大幅貶值基礎,令做空中國的炒家知難而退。
事實上,過去一個月,環球金融市場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暗湧處處,其中美元匯價急速走強,令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股匯債出現不同程度的震盪。資金投向美元避難,拖累上月主要貨幣兌美元幾乎全面下跌,包括英鎊跌百分之七點八、瑞典克朗跌百分之五點一、加元跌百分之二點二、歐元跌百分之二點一及日圓跌百分之一點六。
比英鎊歐元日圓更穩定
因此,十月人民幣兌美元呈現百分之一點五跌幅是十分正常,且比英鎊、歐元及日圓等貨幣表現更穩定。事實上,反映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CFTES人民幣匯價指數在十月底報九十四點零七,較九月底的九十四點一五,微升百分之零點一六。換言之,人民幣匯價基本保持穩定。
其實,今年十月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的籃子貨幣之後,全球央行、主權基金與機構投資者將會逐步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視作為長線持有,對人民幣匯價產生一定穩定作用。
傳聞上月半個月內,全球央行已兌換了一千億人民幣,而人民幣「入籃」前一個月,境外機構大手增持中國國債逾四百億元。更重要的是,渣打銀行上月在內地發售以SDR計價債券(木蘭債券),獲得近兩倍認購率,可見市場對人民幣債券資產需求甚大,支撐人民幣匯價。
值得注視的是,「入籃」之後,再加上人民幣債券快將納入國際主要的政府債券指數之中,估計未來十年可以吸引七千五百億美元投入中國債券市場。
外資料續湧入中國債市
規模達到五十四萬億的中國債市,境外投資持有中國債券規模只有八千億左右,比率約百分之一點五,未來上升空間很大,預期外資持續投入中國債市之下,可紓解資金外流壓力,這亦有助增強人民幣抗跌力。
事實上,一項調查顯示,逾半本港投資者相信人民幣可以收復今年兌美元下跌百分之四的失地,將會繼續持有人民幣,可見匯價短期波動無礙市場對人民幣長遠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