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民幣加入SDR「滿月」了\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堅

時間:2016-10-31 03:15:31來源:大公網

  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一件大喜事。晃眼間,一個月過去了,「入籃」後的人民幣是否健康成長?

  這個月市場最關注的莫過於人民幣匯率波動。人民幣被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認為主要國際貨幣,各國央行相信人民幣是一種穩定貨幣,有助於SDR的穩定。而人民幣「入籃」第一個月,卻經受了一場市場考驗。從「10.1黃金周」開始,離岸市場CNH率先急步下行,輕鬆突破6.7大關,直奔另一個心理關口-6.8。在岸與離岸市場保持同步,從9月30日至10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下挫1158個基點,跌幅達到1.7%,創下6年來新低。

  人債投資熱正在形成

  然而,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沒有多少牽涉境內基本經濟面,與人民幣加入SDR更沒有直接關係。由外圍因素變化引發的全球市場小震盪,令SDR的人民幣有點「生不逢時」。美聯儲加息預期、歐日央行維持「量寬」及英國脫歐程序有望啟動等因素疊加一起,主要國際貨幣波動加大,人民幣匯率被動地跟隨其他貨幣調整。從9月30日至10月28日,美元匯率指數反彈3%,歐元下跌2.3%,日圓下跌3.3%,英鎊下跌6.1%,而人民幣則下跌1.7%,人民幣仍是SDR貨幣籃子裏最穩定的成員。

  顯然,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樣,SDR接納人民幣亦增強了SDR的穩定性。

  一個月以來,全球市場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而納入人民幣的SDR資產同樣吸引了投資者。SDR資產從官方領域走向民間市場。繼世界銀行在境內市場發行首隻人民幣SDR債券,吸引了境內外50家機構認購(認購倍數為2.47倍),香港市場出現面向商業機構的人民幣SDR債券,獲得2倍認購。「熊貓債」大踏步前行,中國銀行協助九龍倉成功註冊首筆商業地產熊貓債,一次性發行40億元,並獲得3倍認購金額。

  人民幣債券投資熱正在形成。中國人民銀行在微博透露,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境外央行、金融機構增加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產配置。根據登記數據,9月底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託管量為7264億元,按月增加507億元,為歷史上最大單月增幅,亦比今年2月底增加1852億元。有消息稱,數家境外央行在境內市場兌換了1000多億元人民幣,這部分資金很可能用來購買人民幣債券。亦有境內銀行表示,進入10月份多家境外央行及國際組織與其進行外匯及債券交易,涉及上百億元人民幣。

  清算網絡實現全覆蓋

  人民幣加入SDR,對推動人民幣走向更廣泛境外市場產生積極影響。9月21日人行正式授權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清算行,從此,人民幣業務在全球最大金融市場落地生根,加上其他境外地區21個人民幣清算行及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全球人民幣清算網絡實現真正意義的「全覆蓋」,構建了人民幣國際流動的「高速公路」,為下一步加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人民幣以主要國際貨幣身份走向「深藍」,匯率波動在所難免,但人民幣在全球市場接受及使用程度也明顯提升。9月份香港人民幣RTGS(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交易量為19.3萬億元,按月增長13.6%,連續第二個月反彈,扭轉了去年8月份以後由市場波動造成的支付滑坡勢頭。從人民幣交易增長判斷,10月份有望保持支付回升勢頭。

  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明了「跨越人民幣之河」新名詞,以標識市場對人民幣的使用情況,倘若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與中國內地及香港之間直接支付中有10%使用人民幣,便達到標準。SWIFT最新數據顯示,從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兩年中,新增七個國家進入「跨越人民幣之河」,令超過這個門檻的國家和地區累計達到57個。

  整體上,「入籃」後人民幣業務正常發展,而SDR效應逐漸顯現出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助燃器,推動人民幣朝向第三大國際貨幣穩步挺進。

  (註:小題為編者所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