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連續三天刷新六年新低。不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昨日在外媒交流會上卻為人民幣發聲,指在新定價機制下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十月有所貶值,但兌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倘若美聯儲(FED)12月加息,對人民幣匯率影響預計有限。此外,人行副行長易綱昨日亦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中強調,G20(二十國集團)在匯率上達成貨幣貶值不以競爭為目的的共識,中國在這方面促進了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未來人民幣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大公報記者 陸 鈺
人行昨日調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54個點或0.079%至6.7744元,這已是連續三天刷新六年新低。
在岸人民幣昨日16時30分收報6.7778元,較上一交易日日盤、夜盤分別跌60個點和3個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晚一度刷新紀錄低點至6.7895,迫近6.79。截至23時30分,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報6.7795元和6.7810元。每百港幣兌離岸人民幣達87.41元。
貨幣適度 加辣降溫樓市
針對人民幣本月以來的貶值,馬駿解釋,這主要可以用美元指數的升值來解讀。本月人民幣兌貨幣籃子沒有貶值,美元已經升值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未來美元不再大幅升值甚至貶值,對於支撐人民幣匯率有積極意義。
他續表示,美元如果長期大幅升值對其他國家匯率都將構成壓力,如果外資持續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將支撐人民幣匯率。
貨幣政策方面,馬駿認為,目前是適度的,未來將關注宏觀經濟和金融領域的變化,並會將對房地產市場的可能影響納入考量;而近期多城樓市調控會讓房價和房貸需求降溫,預計隨着時間推移,也會讓樓市銷售和投資放慢腳步。
此外,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行業對中國前九月GDP增長貢獻了8%。馬駿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還是因城施策。
從宏觀經濟看,馬駿預計,今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基本已成定局。
就業的情況非常穩定甚至有所改善,明年製造業投資或加快成長。初步預期,明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將略高於今年;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漲幅明年全年平均將為正值。
新華社:經濟轉穩條件漸積累
新華社昨日亦發文稱,上季度以來,一些經濟先行指標釋放出積極信號,顯示中國經濟由降轉穩的條件正逐步積累。包括工業現築底跡象;作為經濟「先行官」和「風向標」,繼八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自2013年9月以來首現正增長後,上月國家鐵路貨運發送量日均完成758萬噸,同比增長4.9%。企業融資需求出現回升,九月經營性貸款由下滑轉為增加2063億元(人民幣,下同),固定資產貸款同樣轉為增加2263億元。
文章同時提醒,雖然積極因素在積累,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風險隱患,包括:出口不確定性仍然較強;房地產兩極分化嚴重,金融風險在局部積聚;居民消費預期有所減弱,穩就業壓力巨大;民間投資依然乏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稱,「中國經濟轉型是個長時段進程。當前一些指標表現雖好於預期,但仍具有階段性特徵。一方面要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一方面要繼續完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由降轉穩確立中高速增長平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