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東南亞拓展人幣業務頗具潛質

時間:2016-10-24 03:15:35來源:大公網

  圖:新加坡走在東盟各國前列,其離岸人民幣中心趨於成熟,人民幣存款最多時達到2340億元\法新社

  人民幣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通過中越、中緬「邊貿」進入東南亞,經過多年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主要有三個特點。\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應 堅

  首先,已有一定基礎,但主要業務指標較波動。東南亞人民幣支付量一度超過全球一成,但因歐美地區人民幣業務全面啟動,東南亞佔比有所回落。人民幣外匯交易量及貿易融資量佔比未見上升。

  其次,發展不均衡,強弱對比明顯。除新加坡實力較強外,其他國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新加坡人民幣支付、外匯交易及貿易融資均可排名全球第三位,馬、泰、印、菲均排在全球第十名之外。在人行公布的跨境人民幣收付數據,新加坡排名第二,越南排名第12位。

  第三,政府間合作取得進展,但少數國家步伐較慢。人行委任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三家人民幣清算行。菲律賓、柬埔寨及老撾央行委任了當地人民幣清算行。東盟有四個國家與中國簽訂本幣互換協議,合計6500億元人民幣(等值),有三個國家獲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新加坡實際批出額度僅次於香港。

  東南亞因地理位置毗鄰中國,與中國之間有着長期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及經貿關係,而且還有規模龐大的華僑基礎,拓展人民幣業務條件得天獨厚。

  新加坡走在東盟各國前列。其離岸人民幣中心趨於成熟,人民幣存款最多時達到2340億元,而據國際清算銀行調查,今年四月當地人民幣外匯交易日均425億美元,在離岸市場僅次於香港。2014年「獅城債」發行額達到127億元人民幣。由於新加坡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外匯交易、財富管理、大宗商品交易、金融衍生產品交易較為突出,可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另一方面,新加坡各界一向重視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幾年來新加坡政府都在積極營銷中國政府。當地銀行業,無論是本地銀行、跨國銀行,還是中資銀行,都熱心開發這塊「處女地」。

  除了新加坡外,大部分東盟國家也在探討人民幣如何在本地落地。條件相對較好的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爭取人民幣清算行、本幣互換協議或RQFII額度。其他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國家,如柬埔寨、老撾也出台具體措施。越南及緬甸與中國接壤地區開展「邊貿」帶動人民幣跨境流動,年流通量上百億元,部分人民幣沉澱下來,成為當地「硬通貨」。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後,各國央行對人民幣信心增強,增持人民幣外匯儲備增多,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及柬埔寨央行都曾公開表示增持或考慮增持人民幣。

  人民幣在東南亞發展還有一個有利條件。隨着「一帶一路」戰略全面展開及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中資銀行加緊設立分支機構,成為東南亞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石。中資銀行已實現東南亞網點全覆蓋。中國銀行在九個國家設立營業網點,其他中資銀行也設立了16家分支機構。中資銀行網點布局最密集的是新加坡,已有七家。中行、工行獲得全面銀行執照,交行、建行、農行、中信、招商為批發銀行。其次是越南,共有五家。

  另一方面,人民幣業務在東南亞發展,亦遇到一些制約因素有待解決,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幾個:

  一)人民幣資金池不足。新加坡是東南亞人民幣存款最多的國家,今年六月底人民幣存款1420億元,比高峰時下降約四成。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亦有一定存量。越南、緬甸人民幣現鈔較多,但未能進入銀行體系,跨境流動頻密,缺乏穩定性。此外,中國對東南亞貿易從逆差轉為順差,不利於經常項下人民幣從中國流向東南亞,沉澱為當地人民幣存款。

  二)未形成區域內部循環。東盟10國經濟存在很大差異性,尤其是後加入東盟的越、柬、老、緬等屬於低收入國家,與傳統東盟六國經貿聯繫並不密切。新加坡對東盟北部四國輻射力有限。即使是傳統東盟六國,亦各自發展人民幣業務,尚未形成區域內部業務往來,各國之間人民幣支付、交易及融資不多。

  反而香港是東盟主要交易對手,香港人民幣清算系統覆蓋東盟,並與不少國家保持較密切的經貿往來及人民幣業務合作關係。

  三)匯率波動及資本管制。傳統東盟六國資本項目較早開放,國際資金頻繁進出股市及債市,並釀成九七亞洲金融風暴。泰銖、馬幣遭到對沖基金狙擊而大幅貶值,泰、馬不得不採取資本管制措施。金融海嘯後,歐美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大量美元流入東盟,2014年後美國開始討論退出「量寬」,造成東盟貨幣急劇波動,外匯儲備大減,又引起資本管制疑雲。

  另外,東南亞內部矛盾複雜,各國政治、宗教、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也存在宗教極端勢力,會突然出現暴恐事件,南海問題是一個敏感話題,外交關係較複雜,對人民幣業務有一定的影響。

  展望未來,東南亞人民幣業務面臨三大機遇:

  第一個機遇是中國─東盟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中國與東盟自貿區是三個「十加一」中最早建立的,去年中國又與東盟10國簽署了「升級版」議定書,加快建設更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隨着中國對東南亞貿易、投資日益增長,將增加人民幣結算、投資及交易規模。

  第二個機遇是東南亞經濟快速增長及財富迅速積累。若視東盟為單一經濟體,則為亞洲第三、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東盟經濟增長後勁很足,尤其人口紅利巨大,去年底東盟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將創造單一市場。與此同時,財富也在迅速積累,對金融服務需求必會上升。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後,東南亞對人民幣資產需求愈來愈大。

  第三個機遇是「一帶一路」項目率先在東盟展開。泛亞鐵路、泛亞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及城市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由於東盟儲備率低,金融業不發達,主要依賴外部融資。東南亞是中資企業「走出去」重點布局地區,併購及投資項目眾多,有賴於金融服務及人民幣業務配套。此外,「一帶一路」風險較高,企業風險管理具有挑戰,也對人民幣風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