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右)在國新辦記者會上回應外匯熱點話題\大公報記者海岩攝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上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897億元(人民幣,下同),等值284億美元,該數據已連續15個月呈現逆差,且較八月634億元的結售匯逆差擴近二倍。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表示,剔除季節性因素,三季度結售匯逆差環比二季度甚至略降,未來跨境資本流動仍然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她解釋稱,上述季節性因素具體包括旅行和投資收益兩大方面:暑期和國慶假期前通常是國內居民境外留學或者旅遊購匯的高峰期;在上一年度財務報表完成和利潤分配方案確定後,相關企業都會在六至九月購匯向外方支付投資收益。
王春英表示,一至九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2434億美元,其中三季度銀行結售匯逆差為696億美元,如果剔除上面兩個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三季度結售匯逆差是482億美元,略低於二季度490億美元的逆差。她提到,未來外債規模企穩回升,將促進跨境資金雙向流動。
外管局數據並顯示,九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1793億元,錄今年三月來新高,較八月份217億元逆差規模擴大逾七倍。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坦言,中秋、國慶等季節性購匯因素,人民幣貶值預期帶來的購匯需求階段性增加,及中國央行向部分金融機構提供相關外匯資金安排,或是上月跨境資金外流規模再度擴大的主因。
展望未來,王春英表示,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仍然有望保持基本穩定。儘管當前外部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有助於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的根本性因素沒有改變,而且,財政狀況相對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經常帳戶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依然充裕,都是支持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