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物業保本增值力超強/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時間:2016-10-21 03:16:04來源:大公網

  圖:黃金五年前見高位之後,反彈乏力,近兩三年普遍認為黃金遜於住宅等物業/資料圖片

  香港一直以來有許多人爭論,什麼投資工具最為保本增值。筆者以一個住宅物業作為對比,大約五十年來樓價上升了大約160倍,但港幣現金的購買力,卻蒸發了超過99%。選擇錯了投資工具,結果簡直天淵之別。

  以一個位於九龍東區的五百多方呎住宅單位作為例子,五十年前開賣時,一次過付款不到2.2萬港元。最近類似單位的成交價約是350萬港元,50年樓價升幅差不多是160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港元的購買力蒸發得相當驚人,跌幅超過99%。如果當年持有2.2萬港元不用直至如今,大約只可以買得同一單位大概2.6方呎而已。由此可知,鈔票絕對不是一個理想長期投資工具。

  在投資市場之中,雖然有人將Cash is King(現金為王)視作圭臬,尤其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由於香港銀根緊絀,不少人都視這句說話為投資聖言。事實上,這五十年來,香港不斷有通脹出現,令港元的購買力萎縮。到1983年,香港更將港元與美元掛鈎去實施聯繫匯率,將港元掛泊着幾十年來不斷貶值的美元,令港元的購買力消失得更快。無形中,將本港樓價推升得更快更高。

  金價料持續尋底

  在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經歷美國、日本及歐盟多番量化寬鬆,投資市場驚覺持有現金是幾乎最差的投資工具。因為各國量寬使到現金拾級貶值,再加上有通脹,現金購買力蒸發得更快。及後,歐盟及日本還來個負利率,令現金購買力消失得更厲害。

  同是實物的物業及黃金去到單打獨鬥的最後兩強,但黃金2011年見高位每盎司逾1900美元之後,反彈乏力、持續尋底,近兩三年普遍認為黃金遜於住宅等物業。

  10月4日紐約期金每盎司插穿1300美元重要關口,收報1269.7美元,單日勁跌43美元或3.3%,創出了近三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及後更在1250美元水平爭持。

  現在看來經已是物業與自己競賽,可以持續走到什麼水平?而且物業成為了全球投資者追捧的避難投資對象,因為物業比起黃金更為實用,可以用來自己居住之外,也能出租給租客收取每年2-3厘以上的租金回報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