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彰顯法治威嚴 香港方得安定\崔寧

時間:2016-10-08 03:15:46來源:大公網

  九龍城裁判法院日前對參與年初旺角暴亂的「熱血公民」成員陳柏洋作出判決,以襲警及抗拒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罪,判監九個月,並拒絕其保釋上訴請求。這是令香港社會震驚並給社會秩序和安寧造成巨大傷害的旺角暴亂發生以來,司法機構對該類案件的首宗判決。裁判官表示:「被告行為視警方為活動標靶,對警員肆意攻擊,目無法紀,危害警方人身安全,不能姑息。」可謂義正言辭。

  陳柏洋判囚罪有應得

  法庭的判決,應驗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老話。參與違法暴亂者得到應有懲罰,彰顯法治的威嚴,是對社會法治價值觀的清晰展現,表明作為社會一分子,每一個市民都有義務遵守法律制度、遵守社會秩序,亦體現了法律懲處的警示、阻嚇和教育作用。旺角暴亂,警方共拘捕了67人,現有35人面對暴動、縱火、襲警等不同控罪。相信,那些在暴亂中大顯身手,給香港社會造成巨大傷害者,將陸續受到法律公正的審判,得到應該有的制裁。

  年初發生在旺角的暴亂,恐怖與血腥場面令人震驚,猶如噩夢般深深刺痛了每一顆善良的心,刺痛了整個香港社會。當時,人們正沉浸在新春的喜悅中,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旺角彌敦道的幾條街巷突然火光四起,暴徒四處出擊,投擲物橫飛,約九十位警員受傷,一些人血流披面。恐怖情景讓人不堪回首。這是一次事先謀劃的行動,激進組織「熱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線」和「學民思潮」的成員參與其中。

  依據案情,當日凌晨三點左右,陳柏洋帶備面具和手套來到旺角暴亂區,兩度用水樽襲擊執行任務、正在清理道路上雜物的警員,擊中警員胸口和小腿,之後企圖逃之夭夭。被制服後,他還用腳踢警員。陳柏洋先是被控以參與暴動罪,後改控現在的罪行。雖然期間百般狡辯,但在無可抵賴的證據面前,不得不低頭認罪。法官在判詞中表明,水樽雖不是大殺傷力武器,但陳柏洋的行徑如暴徒,更使現場情況惡化,令周圍的人向警員投擲雜物。法官認為,「陳柏洋雖是初犯,但判刑須有阻嚇性,否則會危害警員安全、嚴重打擊警員士氣及損害社會秩序」。法庭上發出的這些莊嚴聲音,既是就案件判決結果的陳述,亦是對社會上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將執法人員擺到對立面,視為敵人,將社會秩序視為無物者的嚴肅警告。這是現實,並非兒戲。

  旺角暴亂是香港回歸以來所不曾見過的。表面上是一次突發的孤立事件,其實不然。之所以會發生,與很長一段時間來,尤其是違法「佔中」前後,港人引以自豪的法治基石受到侵蝕,政府權威受到挑戰,執法人員,尤其是前線警員成為一些政黨和激進人士攻擊與羞辱的對象等因素是相關連的。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眼裏法律制度、社會秩序和道德觀念淡泊,自以為是,而社會上一些政黨、團體、人士,尤其是激進勢力,對這種思潮視若無睹,甚至推波助瀾。這些都是導致悲劇發生的根源。

  雖然備受社會各界譴責,但香港社會一些人至今將旺角暴亂稱為「旺角大起義」「魚蛋革命」,足以證明這個純粹的治安事件,一直被某些政治勢力所利用。暴亂發生後,一些政治組織和團體的成員,不斷向警員和執法機關挑戰,將前線警員污名為「暴徒」「黑警」,參與暴動者卻儼然變成英雄。即使在相關案件審理期間,這些組織的一些人,亦到法庭內外以各種方式示威、聲援,挑戰香港司法制度。「熱血公民」的核心人物、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領着一幫人到場聲援,在法庭判決之後,指責案件是政治審判,公開斥責法官判決荒謬,判刑過重,偏幫警察。這些人甚至污衊政府正在製造更多年輕的政治犯,刺激他們上街及更趨激進,令社會增添動盪。「本土民主前線」則在網頁上將陳柏洋稱為「義士」。

社會法治根基須維護

  事實正好相反。長時間來,主張「勇武」「暴力」,奉行暴力文化的一些政治團體,利用網絡和一些公開場合,宣揚他們所主張的暴力文化和公民抗命,並將這種無視法律和挑戰警權的危險行動在社會蔓延,無視法律和秩序。深受其害的尤其是那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包括一些在校的大學和中學的學生。一段時期以來,「佔領」「鳩嗚」「衝擊」以至立法會大樓外爆炸事件,直至旺角暴亂事件發生,一連串的不安和動盪,都令法治的香港蒙上陰影。即使是旺角暴亂發生後,參與暴亂的一些人不僅未能及時受到法律制裁,不僅沒有自我約束和反省,反而以「英雄」面目示人,像黃台仰、梁天琦這些人,甚至以此作為資本,參與區議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彷彿香港是一個無法無天之地。

  今次九龍城裁判法院的判決,以無情的事實證明,香港社會並非像一些主張激進的人士所想像或自以為是的那樣,無法無天,而是一個不容動搖的法治社會,要求人人遵法守法,沒有人可以凌駕法律之上。所謂「不撞南牆心不死」,正是像陳柏洋一類人的最好寫照。在聽到宣判後這個三十歲出頭的平面設計師「表情落寞」,但法律無情,無可奈何。

  古人有雲:「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只有彰顯法治威嚴,香港方得安定。法官的判決雖不是「最後定案」,還可以上訴,但香港法治核心價值的內涵是決不會改變的。違法犯罪一定要付出代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