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橫洲公屋發展計劃的風波成輿論焦點。且不說各方爭論,喋喋不休於17000還是4000套,僅從這個計劃的前後運作來看,政府造房覓地困難重重,社會各方大多不配合,凸顯香港土地問題之難解。
問題出在哪裏?土地問題是頭等難題。這些年我們看到政府覓地處處難,處處碰壁。房屋和土地的供需矛盾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尖銳,而政府為覓地與各界的摩擦也前所未有。
有人說,香港就是沒有地,需要像澳門那樣向廣東「借地」。也有人說,香港缺乏土地建房是個偽命題,與新加坡比,香港人均土地面積大約1.5平方公里,而新加坡卻僅有1.3平方公里,但新加坡卻相對較好解決民眾住房問題。同時,香港已經開發的土地不足25%。在全港1100餘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00餘平方公里是郊野公園。而新界還有不少荒廢的土地,還有棕地。
的確,我們看到一些地方土地荒蕪多年。但是,我們更看到特區政府覓地寸步難行。當地利益持份者、環保組織、乃至政客,對於任何一個專案都持反對態度。就連政府希望填海造地,增加香港面積,都有組織出來反對。可見,香港土地問題並非是無解,而是社會各界無法達成共識。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就香港土地問題來一個全民大討論?真理越辯越明,共識必須經過討論才能達成。而且,經過討論,才能體現政府覓地之艱難,從而獲得市民支持。甚至通過民間壓力,解決陳年積弊。我想討論的話題應該包括(但不限於)這樣幾個:
1、我們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解決土地問題,如何令各界達成共識?
2、我們是否有人道關愛之心,支持中下層民眾的基本住房需求?特別是當房屋建在自己的社區附近,影響到我們自身利益,我們會否堅決反對和抵制?
3、環境保護是為了人類生存更加美好,但當一些人連基本的遮風擋雨的蝸居都不能擁有的時候,我們要求他們與我們一樣享受「環保」、享受每一寸郊野公園、享受不填海造地的高尚理由,是否有些奢侈,有些諷刺?
4、地產商是香港房地產畸高的最大受益者。地產商如何行使社會責任,在降低民怨、推動社會和諧方面有一份什麼樣的責任?畢竟只有社會穩定,才有好的營商環境,這點地產商應感受最深。
5、政府是否需要檢討土地政策,特別是對於賣出的地塊,是否需要監管,防止地產商不斷囤地,推高地價?
6、政商紳如何攜手,以香港社會最大利益為依歸?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