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民幣「入籃」將會令中國進一步推進資本帳項目有序開放,以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
人民幣將於下月一日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的籃子貨幣(入籃),將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圓並列為具有儲備貨幣功能的地位,預期增強全球對人民幣信心,各國將逐步增加配置人民幣資產。「入籃」意味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並不是外國媒體所指只是象徵意義那麼簡單,可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研究擴大SDR的使用範圍,有可能成為超主權貨幣,避免目前全球外匯儲備過度偏重美元而產生的匯率風險。
標誌人幣國際廣泛使用
人民幣在本周六將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的籃子貨幣之內,這對近年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的認同,標誌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與交易日趨廣泛。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字,人民幣外匯交易在全球佔比在過去三年翻了一番,日均成交額上升至二千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佔比從百分之二上升至百分之四,位列全球第八位,而來自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人民幣躋身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佔比百分之一點七,人民幣國際化成績有目共睹。
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二十國集團峰會提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強化國際貨幣體系,目的增加新興經濟體話語權,而作為最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俱樂部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入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重要里程碑,不是外國媒體所指只是象徵意義,雖然SDR並非真正國際流通的貨幣,但「入籃」意味人民幣將與美元、歐元、英鎊與日圓並列成為具有儲蓄功能的貨幣,國際地位顯著提升自不待言。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入籃」有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目前全球外匯儲備之中,美元資產佔比超逾六成,過度偏重美元會帶來匯率風險與金融市場不穩,尤其是近年美國貨幣政策不斷產生負面外溢效應,無端製造環球金融市場不必要震盪,有需要完善與改革國際貨幣體系。
力爭SDR成超主權貨幣
事實上,人民幣「入籃」後,令SDR更具代表性,包括了全球發達與新興經濟體的主要貨幣,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更大誘因研究擴大SDR的使用範圍,最終爭取SDR成為超主權貨幣,避免美元獨大,加劇金融市場震盪。最近世界銀行已在內地發行SDR債券,是擴大SDR使用範圍新的開始。
值得注視的是,人民幣「入籃」將會倒迫中國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與開放,包括推進資本帳項目有序開放以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早前放寬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透過市場開放有助加速規模已達八萬億美元的中國債市壯大發展,預期五年內規模將超越日本,成為僅次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