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訊主席馬化騰(中)表示,希望透過騰訊旗下平台龐大用戶群的影響力,應用到公益慈善方面/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企業懂得賺錢,更要懂得回饋社會。市值超過兩萬億港元、一年淨利潤高達28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騰訊(00700),其主席馬化騰表示,每年會捐獻利潤約1%在公益慈善上,未來希望保持捐出利潤的1%至2%水平。他續說,不僅透過金錢的捐贈,更希望透過騰訊旗下微信平台,在公益事業上發揮影響力。/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公益慈善,就是綜合社會的財富資源,再進行分配的過程。」馬化騰昨日出席一個由賽馬會舉辦的論壇時表示,早於10年前發起成立「騰訊基金會」,騰訊每年拿出利潤約1%到基金會,以支持公益慈善。
除了集團層面,馬化騰亦以個人身份參與專為兒童醫療而設的「愛佑慈善基金會」,還有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等人發起、助力生態環保的「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以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抗災救險的「壹基金」。
90%善款透過手機捐出
作為內地互聯網巨擘之一,騰訊亦發揮互聯網公益的作用。馬化騰表示,一直希望利用騰訊旗下平台龐大用戶群的影響力,應用到公益慈善上。
他續說,騰訊基金會有90%的捐款者通過手機捐款,當中80%更是以社交化作為主導。
馬化騰續說,微信平台通過科技手段,不一定只局限於捐款,對社會、人民生活帶來幫助,亦是廣義公益之一。
他舉例說,可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解決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做到利用新科技來打破「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就如打車軟件滴滴出行、Uber等,通過分享社會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這亦具有對社會帶來公益性的屬性。
在論壇上,馬化騰介紹說,微信平台上有一個運動功能,計算用戶每天的步行數目,每行一萬步,相關合作的企業將捐出1元。另外,他表示,正在研究利用移動互聯網,召喚AED急救設備,惟要先解決濫用或騷擾的問題。
內地捐款規模增至逾千億
此外,馬化騰提到,中國的公益慈善,由2006年涉及的捐款規模達100億元,增至今年超過千億元,又指中國的慈善法規日漸完善,例如公募機構的管理費率與籌資成本的佔比,由以往規定在10%,改為可按個別基金彈性處理。
不過,馬化騰認為,相比起外國的公益歷史,雖然中國的公益慈善發展迅速,但畢竟才剛起步,仍要花時間掌握當中的技術。
他連番強調,公益慈善是一門很複雜的課程,目前的核心問題在於缺少相關人才,需要作出定向培訓。
騰訊基金會由2006年9月發起籌備,秉承「人人可公益的創聯者」理念,於2007年6月獲註為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是中國首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