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莫讓半島陷「矛」與「盾」攻防戰惡性循環

時間:2016-09-15 03:15:47來源:大公網

  今年以來,朝鮮半島「好戲」連台,只不過每場「大戲」的開帷,帶給人們的不是驚喜與愉悅,而是恐懼和不安。南北雙方對峙「螺旋式」升級,六方會談無望重啟,朝鮮半島陷入「矛」與「盾」攻防戰的惡性循環,局勢愈來愈令人憂心。

  朝鮮「擁核」旨在提升攻擊能力,打造破敵之「矛」,對美、日、韓形成戰略核威懾。根據朝方說法,今年一月成功進行了第四次核試爆,朝掌握了氫彈技術,事隔八個月進行的第五次核試,核彈頭實現了小型化和武器化,核導實現了一體化。雖然各方均對核試結果存在質疑,指朝方有誇大的成分,但朝核技術的提升及核威懾力增強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以來的兩次核試,加上近年來或明或暗頻繁進行的「衛星」及中遠程導彈發射,朝核力量已今非昔比,對日、韓等周邊對手及駐日、駐韓美軍的核威懾已不在話下,現正全力朝威懾美本土的終極目標衝刺。未來,朝鮮仍將頻繁進行中遠程導彈試射,提高命中的精準度,一旦戰略火箭搭載上標準化、規格化核彈頭,朝核之「矛」將伸向美本土。朝對美的直接核威懾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自朝核問題產生以來,對朝進行軍事打擊,以及對其核設施的定點清除,一直是美軍重要選項。但由於朝核問題錯綜複雜,涉及眾多大國利益,再加上美對朝的核家底始終不清,一旦打擊出現漏網之魚,恐給自身安全帶來災難性後果,美軍對朝的軍事行動計劃一直未付諸實施。如今,朝已進行了五次核試,核技術日臻成熟,美在採取軍事行動上會更加謹慎。

  朝鮮核「矛」的發展,成為美構建亞太防禦之「盾」的藉口。「薩德」入韓與朝鮮核試,雖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內在關聯顯而易見。自韓宣布部署「薩德」以來,朝鮮試射導彈頻率大增,幾乎成為常態,而一年進行兩次核試更是前所未有。隨着傳稱「薩德」選址「內定」,部署進入倒計時,朝方的反應勢更加激烈,韓國防部所稱的朝隨時可能進行第六次核試也不是天方夜譚。「薩德」部署是美構建亞太反彈系統的關鍵環節,「薩德」成功入韓後,接下來便是在日本的部署。此系統建立後,不僅朝鮮的核武器處於其導彈「盾」的全天候監控之下,中美俄之間的戰略平衡也將被打破,亞太地區可能進入新一輪軍備競賽。

  朝鮮距無核化的目標越來越遠,韓部署「薩德」無疑於引狼入室,親手將自己置於安全的風口浪尖,半島脆弱的和平隨時可能發生顛覆性轉變。在這場「矛」與「盾」攻防戰中沒有贏家,一旦局勢失控,所有涉事方都將喝下這杯難以下嚥的苦酒。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