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議會政治」不同「街頭政治」\關昭

時間:2016-09-10 03:15:41來源:大公網

  全國人大常委、前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昨日在回應傳媒提問時說,希望「本土派」青年進入議會後要「學習政府政策」,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去改善現有施政。

  范太這一番話,說得上是「苦口婆心」,但聽在激進「本土派」耳中,是「忠言逆耳」還是當作「耳邊風」,實未許樂觀。

  單從選舉結束後這幾天的事實看來,新膺選的激進「本土」以及其他反對派「接班人」,不是忙於「告官」,說有人恐嚇要取他性命,要求警方二十四小時「人身保護」,就是揚言入會後第一件事就是要追查什麼「廉政風暴」,還有人聲稱要在明年三月特首選舉時發動「全民公投」選特首,不說「殺氣騰騰」,與「學習政府政策」相去也是十萬八千里。

  激進「本土」及反對派「接班人」一旦進入議會,帶來的可能是進一步的暴力,也可能是更瘋狂的「拉布」,但他們致力要爭取的並不是經濟民生事項而是一些政治議題,或者把社會經濟民生問題政治化,令到爭議變得更激烈,議會也有可能因此變成一個鼓吹政治主張、掀起政治爭拗的平台多於像一個推動政府施政的立法機關。

  事實是,立法會是立法會,它不是校園、維園的公眾論壇,更不是「佔中」時期金鐘添馬的街頭「戰場」,議會是有它的特定職能與議事權責的,「街頭政治」可以做到的事在議會內未必能做到,同樣,「議會政治」也絕非「街頭政治」所能比擬。議會議事理政,是要講法理依據、講可行性和要出成果的,如果只是「天馬行空」、大打「口水仗」而出不了任何具體成果,日子久了,市民也是要質疑和厭倦的。

  加入架構、進入議會,也不是激進「本土」們想得那麼簡單、那麼容易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