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青少年自殺率去年飆37%

時間:2016-09-10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葉兆輝(前排左三)與YouTuber Jason(前排左四)分享如何防止青少年自殺\大公報記者黃穎雅攝

  上學年接近30名學生自殺,震驚全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今天世界防止自殺日前夕公布最新的自殺數據,顯示本港15-24歲青少年的自殺個案呈上升趨勢,去年較2014年上升37%。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勸勉年輕人面對問題應主動求協助,指出這並不是弱者的表現,相反表現出年輕人有勇氣去承擔責任。\大公報記者  黃穎雅

  葉兆輝在昨日的「We Care與你同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研究中心根據死因庭、警方及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15-24歲的青少年自殺個案共有70宗,較2014年上升13宗;全日制學生自殺個案亦由2014年的17宗上升至2015年的23宗,青少年自殺個案中,全日制學生的比例,由2014年的29.8%上升至32.9%。

  男性升幅高達55%

  研究中心估算,2015年15-24歲青少年自殺率為每10萬人約有8.5人自殺,較2014年每10萬人只有6.2人,上升37%。而15-24歲的男性自殺率,亦由2014年的每十萬人,有8.3個自殺個案,上升至2015年有12.9名輕生,增幅達55%。葉兆輝呼籲社會在關注學生自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其他群組的自殺問題。

  葉兆輝說,研究中心又從教育局、警察及死因裁判庭,取得中小學及大專學生的遺書(2013/14至2015/16學年),發現中小學生最常使用「我」、「再見」、「對唔住」等字眼,大專學生則較多在遺書寫上「我」、「你」、「love」、「may be」,而多宗自殺個案,亦曾在遺書中表達自己長期受自殺念頭困擾,卻不敢告訴別人。

  輕生學生缺良性溝通

  葉兆輝指出,輕生學生向父母說對不起,但父母並不認為子女對不起自己,不用道歉,反映自殺學生大多與人、親友欠缺良性溝通,他勸勉年輕人面對問題應主動求協助,因為這並不是弱者的表現,相反卻表現出年輕人有勇氣去承擔責任。他慨嘆,香港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各有各忙,父母無暇照顧子女的身心健康,「子女最希望父母愛惜自己,但原來人生除了讀書做功課,就什麼都沒有了」。

  針對連串學生自殺問題,尤其涉及大中小學生,教育局今年中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將於10月底公開報告並提供建議。葉兆輝為委員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