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股海一粟:港股結構已悄然改變

時間:2016-09-07 03:15:36來源:大公網

  文|谷運通

  剛過去的一個月,港股以5%的升幅傲視全球主要市場,一反以往跟着美股,或者A股走的慣例,創出一番新常態。對於這種跟經濟基本面背離的走勢,很多市場中人(包括筆者)都覺得納悶,不得其解。直到最近讀了內地著名市場策略師張憶東的報告,才大致搞懂:原來內地資金已悄然完成了在港股市場的布局,趁着英國脫歐後市場對全球寬鬆預期,以及深港通的宣布,向上突破!

  先了解一下資金流。根據投行統計,今年初以來通過港股通流入市場的大約2200億元,在上個月16日深港通獲批以後,港股通流入再次加速,日均高達13億元。上周五更錄得43億元的流入。

  內地資金買港股,主要有兩大背景:一是內地出現資產荒,基金經理普遍面對三座大山式的壓力,包括投資組合全球配置、對沖人民幣貶值需求和尋求高收益資產;二是港股市場經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的大幅下降後,出現了大量低估值、收益率高的上市公司。加上過去十多年,內地大部分券商,已完成了在香港的布局(自設公司或收購本港券商),他們對港股市場的認識,肯定比對歐美市場要多一些把握。在這種背景下港股自然成為內地投資者全球配置的首選。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當深港通十一月開通之後,香港深圳上海三個地方的股票市場也正式打通,大部分港股,內地投資者都可以買賣。

  當三個市場成為同一個池子,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就難以抗拒了。打個比方,如果你買進一隻息率5%以上的高息港股,加上5%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一年下來就是十個點的絕對收益,如此高的收益放在全球,也是充滿誘惑的資產。別忘了,通過深港通流入港股的資金,不受外匯管制,沒有上限。

  如果上述的邏輯成立,港股的升浪也許只是開始。公用股、高息股、稀缺股首當其衝。中價細價優質股(息率高,PE較內地同業有大幅折讓)會慢慢跟上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