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新華社昨日發表人幣匯改一年的分析文章。文中指中國央行「手握」兩大調節工具,即人幣兌美元中間價和人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一個更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正浮出水面。文中引述市場人士認為,中國若能保持市場穩定,給國內外市場以信心並營造良好預期,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幣有望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
該篇題為「匯改一年: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怎樣的『不平靜』」的文章指,在匯改一周年間人幣匯率經歷「三貶一升」,雙向浮動特徵明顯(見附表)。而期間人幣匯率的變化,加上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多個國內外因素影,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明顯加大,並呈現「一波三折」的走勢。
以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為例,去年第三季度,跨境資本外流形勢嚴峻,逆差規模顯著擴大,直到去年十月份形勢有所緩和,逆差規模收窄,這是第一「折」;去年底至今年一月份期間,跨境資本流動壓力和逆差規模增大,從二月到五月,又連續四個月出現改善,其為第二「折」;第三「折」應是從六月份開始,結售匯逆差規模再度加大。
文中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國外匯市場已進入多重均衡狀態。光大證券研究團隊估計,未來央行在降低干預成本的基礎上,會通過引導匯率變化來避免市場成一致的預期,未來人幣兌美元匯率會繼續保持較大波動幅度,但中樞水平將繼續保持穩定。
文中強調,央行現有兩大匯率調節工具,即人幣兌美元中間價和人幣兌一籃子貨幣指數。一個更為市場化和透明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浮出水面,市場也逐漸開始通過更為開放的視角看待人幣匯率。展望下半年,文中引述市場人士認為,全球金融市場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更加謹慎。中國若能保持市場穩定,給國內外市場以信心並營造一個良好預期,在防範風險的同時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人幣有望成為國際資本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