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PMI不及50的預期和前值,微降至49.9,自今年三月來首滑至榮枯線下方;財新PMI則與官方數據出現背離,較六月漲兩個百分點至50.6,不僅高於48.8的預期,且為2015年二月來首返擴張區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稱,天氣等因素造成七月官方數據微降,但正面因素仍不斷積累。分析師也認為,不宜將官方PMI收縮解讀成製造業走弱信號,結合發電耗煤等高頻數據看,經濟短期基本持穩。\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對於上月數據環比微降0.1個百分點,趙慶河表示,數據微低於臨界點,但近期走勢波動較小,總體平穩。他總結三大回落主因:一、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對相關地區生產、運輸等較大影響;二、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擴張動力仍顯不足;三、一些傳統行業繼續化解產能,壓縮生產。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官方數據微降不能印證經濟下滑,有強降雨阻礙生產,發電耗煤大幅回升才值得關注。海通證券宏觀團隊的姜超等也指出,從中觀行業看,七月粗鋼產量、電力耗煤增速均較六月回升,意味着生產短期無憂。
企業對未來信心增強
儘管官方PMI微幅回落,趙清河強調,但一些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積累,高技術製造業PMI錄53.2,創年內新高,在結構轉型中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融資難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矛盾有所緩解;生產經營活動預期較六月再升,表明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有所增強。
官方數據還顯示,七月官方大型企業PMI錄51.2,較前值提升0.2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9和46.9,較六月回調0.2和0.5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回落。劉學智認為,考慮到大量中小型企業處在大型企業上游產業鏈條,預計受穩增長政策帶動的大型企業生產回暖後,將逐漸提振相關產業鏈需求。
官方PMI五大核心指標七月呈現「三降兩升」走勢,生產、新訂單及供應商配送時間,雖較前值分別回落0.4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但仍高於榮枯線至52.1、50.4及50.5;從業人員和原材料庫存雙升0.3個百分點,分別至48.2和47.3。
值得一提的是,同天發布的七月財新製造業PMI與官方數據出現明顯背離,結束此前連續16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局面,其中,製造業產出、新訂單、採購活動均恢復擴張。對於市場質疑兩方指標出現的背離局面,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指出,與兩者調研樣本的差異有關,官方數據更側重大型企業,而財新的樣本更傾向於民企中的中小企業。
經濟偏弱或需減息降準
展望未來製造業走勢,姚少華相信,隨着穩增長政策的逐步見效,及洪災效應消退,八月PMI數據料有所回升,但因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下半年製造業活動恐難現明顯反彈,「至今年末,官方製造業PMI預計在榮枯線左右徘徊」。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表示,外需疲弱仍令人擔憂,中國需要通過加大財政支出提振內需來穩增長,貨幣政策也需要進一步放鬆,預計中國央行三季度會降息25個基點,未來幾月也會有幾次降準。鄧海清認為,稱從當前經濟數據看,雖然官方PMI不理想,但財新數據大超預期;房地產價格增速超市場預期。經濟企穩回升概率加大,結合今年政府堅定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態度,當前進行寬鬆的概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