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興業研究副總裁 魯政委
中國經濟第二季度數據已經公布,在市場普遍預期可能減速的情況下,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持平於第一季度的6.7%,季節調整之後的環比也由第一季度的1.1%,顯著回升到了第二季度的1.8%。同時,政策當局最為關注的就業數據,上半年新增就業突破7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也從三月份的5.12%下降為六月份的5.00%。從上述情況看,中國的經濟增長狀況應該說是好於預期的。
儘管如此,隱憂仍然不少。根據配圖顯示的資料,從同比數據相對第一季度的變化來看,只有第二產業實現了反彈,其他兩大產業同比增速都有不同程度放緩。其中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中國經濟的「定盤星」第三產業的增速正在不斷下移。
回溯更長時間的數據,可以清楚顯示第三產業「定盤星」的作用。配圖提供的中國經濟三次產業實際增速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第一產業增速雖然一直低於整體GDP增速,但總體較為穩定,由此折射出當前的經濟下滑與第一產業幾乎沒有關係;第二產業總體不斷下滑,並最終自2012年開始低於整體GDP增速,成為經濟下行壓力的主要來源;第三產業增速雖然在2012年之前也經歷了一個總體下滑的過程,但在2012年及其之後,在整個經濟繼續下行的背景下,第三產業的增速不僅基本保持了平穩,而且還一直高於整體GDP增速,也因此而成為了穩定整個經濟的「定盤星」。
令人擔憂的是,自2015年第二季度開始,第三產業增速似乎開始進入了新一輪下行通道,從那時的波段高點8.6%一直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7.5%,為1992年有第三產業數據以來的倒數第三低位(倒數第一和第二低位的分別是2009年第二季度的7.2%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7.3%)。考慮到當前第二產業的反彈可能難以持續,如果第三產業的這種下行態勢無法止住,就意味着未來整個經濟增速還將不可避免地面臨着下行壓力。
居民收入增速減慢
過去的情況雖然顯示,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景氣程度可以有所不同,但從長期來說,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的發展之間,很可能並不能夠持續絕緣。因為隨着第二產業持續承受着下行壓力,居民收入增速就會明顯放緩,由此將會對第三產業產生衍生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可持支配收入和農民外出務工收入的增速都已從2012年的10%以上下降到了目前的5%至8%,這一水平均為各自序列有數據以來的歷史最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