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持續上升,對旅遊的興趣只會有增無減,成為拉動航空客運需求的重要推力
內地經濟增長放慢,許多行業經營前景轉差,但旅遊業景氣卻依然蓬勃,境外遊更加火爆;若要捕捉這股趨勢的投資機會,機場股最可看高一線。機場業乃強者恆強行業,營運業績增長穩定,據估計內地未來五年航空旅客年複合增長9%,利潤率較高的國際線旅客複合增長更達12%。此外,非航空業務潛力亦不可小覷,參考個別境外機場經驗,佔總體收入比重可高達六成。機場股屬於防守性股份,在目前波動市況下,值得關注。/大公報記者 劉?豪
衡量機場行業是否具投資價值,主要視乎航空業務及非航空業務收入前景。本周會聚焦於機場的航空業務,非航空業務則留待下周再作討論。航空業務收入,包括飛機起降費、旅客服務費、安檢費、停場費及客橋費等等,佔內地機場總收入比重約60%。機場的航空業務是否具備增長前景,關鍵在於飛機起落架次及客運量能否持續增加。
客運量未來五年料增9%
內地機場過去十年客運量複合增長約13%,據瑞信預測,未來五年客運量複合增幅可達9%,其間利潤率較高的國際航線旅客量增幅約12%。這個預測是否靠譜?瑞信解釋稱,內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持續上升,對旅遊的興趣只會有增無減,成為拉動航空客運需求的重要推力。參考韓國經驗,韓國國民在1994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觸及一萬美元,當年航空客運滲透率便突破100%,達到108%。假設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20年突破一萬美元關口,航空客運滲透率便能夠達到100%,至14.1億人次,即年複合增長9%。另外,根據全球數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若多於3000美元,境外旅遊便會蓬勃起來。
事實上,隨?航空客運需求逐年增加,於2005年至2014年間,全國航空客運量由每年1.38億人次,增加至3.92億人次,增加1.8倍;民用運輸機隊規模相應不斷壯大,由2005年的863架,到2014年增加至2370架,增幅達1.7倍。
外遊旺 運力側重國際線
這裏要補充境外旅遊的重要性。根據現時民航條例,機場對國際航線及向出入境旅客所收取較高費用,相當於本地航線及旅客收費的1.7至2倍。舉例說,國際航線貨物及旅客安檢費分別為人民幣70元、12元,本地航線則為人民幣35元及5元。一架波音737-800飛機升降費,國際與本地航線收費為人民幣3200元、1650元。
申萬宏源稱,內地去年出境遊異常火爆,各航空公司把運力側重於國際航線,內地三大航空公司的可用座位公里(ASK)增長速度均顯著超過國內航線。伴隨?航空公司對國際航線的傾斜,機場的國際航線佔比相應增加,對經營利潤有正面推動作用。中國經濟步伐放慢,對航空旅客增長會否帶來壓力?瑞信認為不會,皆因中國航空客運滲透率仍然較低(約70%),再者內地居民對境外旅遊殷切。申萬宏源亦指出,中國現時人均年乘坐飛機次數不到0.3次,遠低於美國的2.4次,機場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再者,機場屬於天然壟斷行業,受宏觀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經營增長相對穩定。在當前宏觀經濟表現轉弱的情況下,機場是少數有業績增長的行業。
政策改革 收費有望調高
機場行業另一個潛在投資亮點是「機場收費政策改革」。現時機場的收費政策由發改委、民航局等統一制定。民航局、發改委於2007年頒布《民用機場收費改革實施方案》,更新收費標準;2013年內航國際航線向外航國際航線收費標準基準價併軌。事隔三年,業內人士一直憧憬再有收費政策改革,如內航國內航線收費或會有調高機會。
瑞信估算,國內航線收費每調高5%,會增加機場盈利4.5%;國際航線收費每上調5%,機場盈利則增加1.7%。申萬宏源則指出,國內航線收費每上調10%,深圳機場、白雲機場、上海機場盈利將因而增加24.9%、1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