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脫歐不解恨只添愁

時間:2016-06-24 03:16:16來源:大公網

  圖:英國淨流入的移民數量每年不斷增長,也增加了英國脫歐的動力。圖為英國希思羅機場的檢查站

  脫歐的故事起源於2010年。英國保守黨在競選時就已經提出要將「部分權力從歐盟收回」。2011年12月,英國否決了歐盟財政條約,與歐盟的衝突公開化,之後退歐呼聲逐漸上升,直到今年2月20日,卡梅倫首相宣布6月23日就是否脫歐舉行全民公投。\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林采宜

  英國意欲退出歐盟,動因有三:一是減輕預算壓力。歐盟作為跨國聯合體,其運營的全部成本是根據每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來分攤的。2014年,歐委會、歐議會等各種歐盟機構的制度成本分攤到英國頭上的大約為100億歐元,佔英國國民總收入的0.5%,節節攀升的預算成本是英國脫歐的動力之一。

  英國脫歐的成本與收益

  二是避免因歐盟國家移民的增加進一步稀釋本國公民的社會福利。英國的醫療、教育及環境資源等各種社會福利的品質,遠遠高於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歐盟其他國家移民大量湧入英國,侵蝕了英國本國公民的社會福利待遇。從2012年至2014年,英國淨流入的移民數量每年由17.7萬增至31.3萬,不斷增長的移民規模也增加了英國脫歐的動力。

  三是英國對歐盟財政一體化的牴觸,也是其萌生退意的重要原因。2009年歐債危機暴露了歐盟在一體化道路上的困境和局限,財政一體化成為歐盟下一個階段推動的重點,而在目前貧富懸殊明顯的28個國家之間實現財政一體化,無異於打造一個跨國大鍋飯。在歐洲國家內部實現社會福利的「均貧富」,這對於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肯定是入不敷出,弊大於利。

  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就是為了降低對區內成員國的貿易成本,共享歐洲的共同市場。一旦退出歐盟,那麼作為成員國在關稅、限額等其他方面享有的自由貿易優惠將會消失。英國對歐盟的出口佔其GDP比重達13%,脫歐雖然能減少每年100億英鎊的預算支出,但失去歐盟──這一最大的貿易盟友,將導致英國的外貿成本大幅攀升,甚至因出口受到影嚮導致國內經濟的衰退。因此,英國必將就貿易合作問題和歐盟各國重新談判,尋求新的平衡;這種新平衡的獲取並非沒有成本!

  英國在歐盟的投資資產佔其所有對外投資的40%。可以說,英國的海外投資基本上依賴於歐盟國家,一旦退出歐盟,其海外投資收益或許將面臨一定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歐盟在英國的投資資產也可能部分轉移至其他國家。英國央行只能轉入寬鬆模式,以刺激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這對於英鎊的匯率而言,無疑是一種壓力。

  此外,脫歐之後,英國徹底失去在歐盟的話語權,其在歐洲的政治影響力也將相應削弱。

  脫歐對匯市、黃金的影響

  首先,英鎊、歐元面臨貶值壓力。為了應對英國脫歐造成的綜合影響,無論英國央行還是歐央行,都會走向進一步寬鬆,從而導致英鎊、歐元的走軟。與此同時,具有避險特性的日圓、美元則相對走強。

  其次,黃金由於其獨特的避險資產特性而受到市場追捧。2015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似乎進入了「比爛」模式,各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年年膨脹,央行面臨信任危機使得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黃金2015年底的1046美元一路反彈20%,直到目前的1260美元。倘若英國脫歐成功,全球金融市場對不確定的預期增強,避險情緒上升,黃金的反彈空間可能會進一步擴張。

  總體而言,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國際事件產生的市場情緒傳染力提高,風險偏好變化的一致性也相應提高,而市場情緒形成的風險偏好金融資產的風險溢價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在資本流動自由化的金融市場上,這種風險溢價的波動帶來的是金融資本跨市場、跨國界的快速流動,而這種投機性流動又加劇了資產價格的波動。

  雖然說,目前英國脫歐成為短期決定全球風險偏好最重要的因素。但綜上所述,無論其公投的結果脫不脫歐,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強度和時間長度都是非常有限的。以2015年希臘公投為例,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引導民眾在公投中否定歐盟的救助方案後,最後還是不得不接受更為嚴苛的條件。英國即便選擇脫歐,也仍然會以加入歐洲經濟區或雙邊協商的方式參與歐洲單一市場,而且這並不能徹底解決脫歐之初考慮的成本問題與移民問題。

  因此,脫,還是不脫,能夠影響的都是短期市場情緒,於長期市場格局和資產價格趨勢而言,大同小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