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環球經濟與股市再起波濤,惟人民幣匯價保持基本穩定,反映匯率改革成效初現,增加匯價變化透明度及更好與市場溝通,令做空中國炒家無法得逞
改善透明度與市場溝通
去年八月十一日,人行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收窄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差距,當時市場一度錯誤解讀為中國加入貨幣戰,人民幣將會掉頭大幅貶值,加上國際金融大鱷興風作浪,人民幣匯價受到一定壓力。到了今年初,環球股市擔憂美國加息,錄得歷來最差的開局,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令人民幣匯價進一步受壓,人行需要入市穩定匯市。
到了今年五月,聯儲局突然發放利率鷹派言論,刺激美元走強,單月急升近百分之四,但人民幣匯價承受沽壓顯然比去年八月與今年一月為小。今年次季面對美國可能加息與英國「脫歐」公投雙重打擊,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幅不到百分之二。
離岸人幣半年無大起跌
事實上,今年來人民幣基本上在合理區間內上落,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分別下跌百分一點二與百分之零點三而已,今年初大行預測人民幣大貶百分之三至五,看來很大機會落空。
經過去年八月與今年一月波動之後,人民幣匯價依然保持基本穩定,增強了市場對人民幣信心。新加坡納入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貨幣便是明顯例子。
更重要的是,市場修正了過去對人民幣匯改的誤解,逐步接受透明度增加的中間價報價機制,現時匯價走勢不僅取決於人民幣供求關係,還取決於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國際金融大鱷無啖好食
換言之,這個機制可更好與市場溝通,從而令人行有效管控市場預期,避免匯價不必要的波動,國際金融大鱷自然無啖好食。
同時,人民幣企穩,有助進一步推進國際化。除了深港通之後,稍後還有合資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與可轉換股票存託憑證(CDR),後者可讓境外企業股份在內股上市買賣。另外,人行還研究讓內地銀行參與離岸人民幣市場,有利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價格進一步收窄。
上述連串計劃,人民幣匯改何來開倒車?完全是無稽之談。其實,匯率市場化改革是內地金融改革的重頭戲,最終目標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因此,港交所(00388)可繼續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