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更深融入全球經濟——論『一帶一路』沿線機遇

時間:2016-06-17 03:16:05來源:大公網

  圖:「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通常涵蓋沿線的65個國家,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全球範圍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超過30個國家已與中國簽訂了相關諒解備忘錄和具體協議,並主動將本國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對接。然而,沿線許多國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通過「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帶來的便利。但實際上,「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遠遠超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更在於將給沿線發展中國家帶來的經濟發展戰略機遇。\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首席運營官  祝憲

    沿線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和潛力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通常涵蓋沿線的65個國家,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儘管相關國家佔全球人口總量的六成多,但其經濟總量卻僅佔全球經濟的28.4%,與人口佔比有?較大落差。

  同超過一萬美元的世界人均GDP相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均GDP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6.4%。減去新加坡、卡塔爾、阿聯酋等16個高收入國家之後,沿線49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更是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2.3%,介於世界銀行定義的中等偏下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標準之間。

  近五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速顯著高於發達經濟體,以外貿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資等指標為代表的對外開放程度也逐年攀升,和世界經濟的聯繫日趨緊密。但是,若在統計過程中除去中國的貢獻,其餘「一帶一路」國家的外貿依存度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市場並未充分實現開放,也一定程度地制約了其經濟增長的潛力。

  根據新開發銀行的研究,在49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裏,27個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國家的人均GDP尚不足2000美元,僅為全球平均的18.3%。若與「一帶一路」國家整體進行比較,這27個國家的人均GDP也僅為總體水平的39.4%。

  長期開發資金仍十分短缺

  這些中低收入國家有?近25億的龐大人口規模,同時面臨?嚴峻的扶貧減貧任務。它們均處於較為初級的發展階段,其經濟建設面臨種種困難和制約因素。由於人口、土地、資源等要素並未有效整合利用,這些國家的發展潛力沒有機會充分發揮。若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和相關基礎設施得以更迅速的發展,未來這些中低收入國家的發展空間將十分可觀。

  長期開發資金短缺是「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投資基礎設施、融入全球市場的重要制約因素。

  許多「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儲蓄率過低。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柬埔寨、土耳其的總儲蓄率只有15%,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波黑和黑山等巴爾幹國家的總儲蓄率更只有10%上下,處於全球最低水平。

  國內融資成本高,從而抑制了長期投資機會。由於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和其他政策原因,許多沿線國家面臨高昂的融資成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11%、15%、18%和22%,處於全球利率最高之列。

  許多「一帶一路」國家在國際市場發行債券的成本過高。例如俄羅斯、印尼、土耳其在標普的主權評級均為BB+,略低於投資級評級,而多數中低收入國家只有BB-至B的主權評級。由於國家主權評級低於投資級,這些國家無法在國際市場大規模融資。

  二戰結束後,為了應對開發資金短缺的挑戰,相繼成立的多邊金融開發機構和發達國家的官方發展援助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了一定資金,進行長期的基礎設施開發。但近年來,多邊金融開發機構和雙邊援助機構對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比例下降,而更多以國家治理為中心,推崇「軟的能力建設」,推動政策調整,支持扶貧和社會發展。

  同時,近年來發達國家官方發展援助的力度也不斷減少,在最不發達國家佔國民總收入的比例從1990年的11.3%下降至2013年的5.9%。並且,官方發展援助對基礎設施投入比重日趨下降,援助附加的政治性趨強。因此,在過去兩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零增長的背景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需的長期開發資金更顯得捉襟見肘。

  「一帶一路」的全球經濟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將直接為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新的機會和可能,但其對沿線國家乃至全球的長期戰略意義遠不局限於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促進全球治理變革。「一帶一路」是首次由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倡導的經濟發展和一體化戰略,這將從願景目標、實施路徑和具體措施上對二戰後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形成有效革新。「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國家展現了一條不同於以往的發展思路,其成功實施將會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的深刻變革。

  第二、發揮資源比較優勢。「一帶一路」通過促進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力促使這些國家更充分地發揮人口、土地等資源的比較優勢,幫助它們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除了互聯互通的傳統解讀外,「一帶一路」戰略還有望推動區域內乃至全球範圍內的資源合理整合和經濟一體化,從根本上改變沿線國家的產業結構和發展績效。

  第三、創造全球市場需求。「一帶一路」的實施將為沿線國家提供大規模以互聯互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對接全球市場的商品、設備和技術供給。這些國家隨之而來的強勁經濟增長將為全球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一帶一路」的實施和風險控制

  目前,全球範圍內僅有10-15%的基礎設施投資進入發展中國家,民間資本遲遲不能大規模進入發達國家以外的基建市場。「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關鍵之一,在於創造全新的、風險可控且可操作的投資需求。

  亞投行、新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等新成立的開發機構應聚焦於開拓新的思路和創新方法,而不正面與傳統多邊金融開發機構競爭有限的政府提供擔保的低風險項目,從而陷入「零和博弈」。同時,這些新成立的機構應致力於如何將風險偏高、不確定因素較大,但潛在經濟社會效益也較高的項目轉變為可操作的項目,並吸引民間資本共同參與。

  這很大程度地依賴於這些新開發機構在運營模式、合作機制、技術應用和資金使用上的創新,以及在風險控制上走出一條新路。

  對於由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倡導成立的新多邊開發機構而言,如何根據有關發展中國家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既靈活運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模式,又避免機械套用中國發展經驗同等重要。

  對於相關社會環境影響、採購等基礎設施項目準備中的關鍵環節,既不應放鬆標準,犧牲聲譽,又要實事求是,不強求不符合實際的過高要求。

  同時,由於各國經濟、政治和法律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應下大力氣對「一帶一路」相關發展中國家的特定情況進行系統性研究論證,並對風險理性、全面地進行評判。

  「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落地,將會幫助沿線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一帶一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擁有25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和發展潛力,若能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其經濟的騰飛有可能創造出與中國改革開放相媲美的發展成就。

  新開發銀行發展理念

  新開發銀行於2015年7月在上海正式開業,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使命。新開發銀行在成長和壯大的過程中,將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2016年4月,新開發銀行理事會批准了新開發銀行成立以來的首批項目,共計8.11億美元的貸款將分別投向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國的清潔能源領域的項目。

  基於多邊金融機構多年的運營經驗,為了適應國際發展領域的新需求,新開發銀行將堅持如下三條發展理念,從而更有效地踐行機構承擔的發展使命。

  一、?重解決「如何發展」問題。以發展為中心,聚焦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解決各成員國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發展理念和實踐上的創新,在業務上與其他多邊機構和成員國廣泛開展合作,務實填補當前國際發展領域的缺環。

  二、打造「21世紀的銀行」。以客戶為導向,降低交易成本。通過創新的業務模式和產品組合,兼顧成員國利益、項目示範效應和公司財務收益,給項目所在的地區和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三、推動「南南合作」。以信任為基石,通過平等互利的合作方式,打破「施」與「受」的區分。同時基於金磚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遭遇的周期性、結構性經濟下行壓力,新開發銀行還將對各國有關推動經濟的結構性和逆周期調整提供幫助,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