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觀察/經濟諾獎的「中醫式」尷尬\李靈修

時間:2021-10-17 04:25:48來源:大公报

  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於本周揭曉,三位美國經濟學家獲此殊榮。鑒於得獎者都是運用「自然實驗」的方法論開展經濟學實證研究,因此今次頒獎也可視為評委會對於「自然實驗」的肯定,這在諾獎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為何如此說呢?這還要追溯一下經濟諾獎的緣起。事實上,經濟學獎並不是諾貝爾的「親兒子」,在其1896年的遺願中並不包括設立該獎項。經濟諾獎是由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創立的,官方名稱為「瑞典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由於經濟學獎同樣是由諾貝爾基金會負責管理、瑞典皇家科學院投票選出獲獎人、享有與其他獎項同等數額的獎金,以及同時舉行頒獎儀式,因此,人們習慣上也將其歸類為諾貝爾獎。

  經濟諾獎自誕生之初就廣受非議,不僅諾貝爾家族後人公開表示「沒有必要設立這一獎項」,甚至1974年的獲獎者、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頒獎酒會上祝辭時說道:「如果當初諮詢我的話,也不會建議設立此獎。」

  經濟學獎長期受外界冷待的關鍵就在於,它既不人文也不科學。特別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學術圈興起「物理主義」運動,各學科都在引入數學分析方法,經濟學也希望通過「邊際革命」躋身科學範疇,但始終在論證經濟現象的因果關係方面不能讓人信服,蓋因經濟學的方法論總是側重邏輯演繹而非自然實驗。

  這種尷尬處境有些像現代醫學體系下的中醫。中醫是通過綜合歸納法總結出的經驗,但由於用藥並未經過嚴格的「雙盲隨機測試」,很難獲得科學界的認可。這並不能說明中醫「不管用」,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就是汲取東晉醫書《肘後備急方》的靈感,提取青蒿素對抗瘧疾,並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從中醫藥方到醫學諾獎,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於高昂,往往會令後進者卻步。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也在試圖擺脫「中醫式」尷尬,不少人選擇捨棄既有的理論模型,通過統計數據來驗證經濟現象中的因果關係。

  其中最為知名的著作,就是近年風靡全球的《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作者就是運用「自然實驗」的方法對日常生活加以分析,不少結果都顛覆了大家對經濟學理論的固有認知。

  不過,人類社會總是要比人體複雜得多,「自然實驗」方法的嚴謹性很難做到「雙盲隨機測試」的標準。此外,「自然實驗」也面臨着巨大的道德風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