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環新海濱商業地最快在今年第3季推出招標/大公報攝
政府下財政年度預算有逾1300億元的巨額財赤,惟賣地收入可扭轉乾坤。政府剛公布的下財年賣地計劃,便推出多幅重量級商業地王,其中最為矚目便是中環新海濱巨無霸商業地,即使在目前甲廈需求略緩下,市場估值都可高達730多億元,勢成地王之王。/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社會動亂及嚴峻疫情重創本港經濟下,政府不惜大灑逾千億元來救市救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更預計來年度的財赤會是歷史新高的1300多億元。不過,發展局昨日公布來年度的賣地計劃,便納入多幅料值逾百億元的商業及住宅地王,來增加賣地收入,以減輕財赤壓力。
涉15幅住宅地6幅商業地
賣地計劃包括15幅住宅用地及6幅商業用地,如成功悉數售出,市場預料賣地收入或高達2000億元。
政府過去賣地,一直倚仗出售住宅用地來獲得豐厚的賣地收入,但來年度或將有明顯改變。因為來年度計劃出售的6幅商業地中,5幅是市區商業核心區內,其中4幅的估值達百億元或以上。當中已閒置逾10年的中環新海濱商業地(前稱3號地,包括現時郵政總局在內),被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形容是中環最後一幅大型地標式商業地,最快在今年第3季推出招標。
該幅超過51.6萬方呎的地皮,橫卧於怡和大廈與中環碼頭之間約300米長,被形容為地上摩天大廈,商業可建樓面達161.46萬方呎,另有約22.82萬方呎樓面為公眾停車場、交通及社區設施包括一所新郵政總局等。
業界認為,即使本港經濟開始轉差下,此地的價值仍將達560至730多億元,勢必奪去由新地(00016)去年底斥422.32億元購入的西九高鐵站上蓋商業項目的地王寶座。
黃偉綸表示,由於此地具戰略位置、規模巨大,及是中環的地標項目,其中更有逾半土地面積是綠化園景休憩平台,今次遂採取罕見的「雙信封」招標。即投標者除以現金價投標外,亦要提交該項目的整體發展布局設計,政府極重視其設計元素,並會在地價及設計評分上取平衡,故並非一定價高者得,但政府一定不會賤賣土地。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表示,現時市況及疫情下,商業地吸引力相對低,因屬巨額的長期投資,必定是財雄勢大、兼現金流充足的大型發展商才有能力競爭;而且,如政府不能隨行就市,也會有流標的風險。中原工商舖董事陳雁樓指出,即使面對現時經濟差及寫字樓市場有下調壓力,相信仍無阻發展商爭奪此幅位置優越的商業地。
商業地價值達1430億
除該地外,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商業地亦是另一幅矚目地王,估值約270億至320多億元。連同啟德及東涌的商業地,市場預計6幅商業地價值便約達1159億至1430億元之間。至於政府來年出售的15幅住宅地,估值只約500至600億元,其中山頂文輝道及啟德4E區2號,有機會成百億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