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時隔七年再度遭遇政府停擺,造成經濟數據的遲滯與混亂,對資本市場而言,無異於蒙住雙眼在高速公路上飆車。
由於在最後時刻兩黨未能達成協議,美國時隔七年再度遭遇政府停擺,但因不涉及債務違約風險,並未對市場情緒造成負面影響。須注意的是,停擺帶來的數據真空問題亦不容小覷,資本市場如同「蒙眼飆車」,隨時會為投資者帶來驚嚇。
按照美國法律規定,每個財年(10月1日)開始前,國會須審議通過年度預算。若撥款法案不能按時敲定,國會還可尋求短期融資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為聯邦政府「續命」。但在查理.柯克槍擊案及其後的全民獵巫運動中,美國社會陷入嚴重撕裂,兩黨須以強硬姿態回應選民訴求,自然再無妥協讓步的空間。
統計真空 早有先例
相較2013年的政府停擺,美國當前困局並不與債務上限掛鈎,亦不牽涉政府違約風險。周二美股盤中由跌轉升,反映恐慌情緒快速平服。德銀發布報告預計,今次關門或持續7至14天,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影響0.1個百分點,均低於2013年水平。(見附表)
政府停擺後會暫停支付80萬名聯邦僱員的薪水,並導致官方統計機構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被迫停工。白宮此前暗示會藉機永久性裁員,但更像是向民主黨施加政治壓力。不過,經濟數據的延遲確實會干擾美國聯儲局的降息決策。
在10月29日議息會議召開時,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面對非農就業(原定於3日發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原定於15日發布)、零售數據(原定於16日發布)等關鍵信息的缺失,這將影響其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類似情況在2013年也曾發生過,彼時9月、10月份的就業與通脹數據均遭延期,「統計真空」現象一直延續到年底。BLS事後公開承認,用於計算2013年10月CPI指數的價格樣本量僅為正常水平的75%。
事實上,政府效率部(DOGE)前期對聯邦編制的精簡,使得政府外派搜集數據的人手不足,造成今年的經濟數據大幅波動。以CPI為例,一般而言BLS每月要收集大約9萬個報價,涵蓋200個不同的項目類別,但當某些數據無法獲得時,就會進行相應的估算,這一比例通常在10%左右,但上半年陡然上升至30%。(詳見筆者7月5日撰文《美國就業統計為何對不上數?》)
當然,外界更加關注非農數據的走向,正是因為8月新增就業大幅回落,直接導致美聯儲重啟降息操作。但過去二十年(2005-2024年)的經驗表明,8月非農初值在10月上修的概率達到80%以上。可以想像,聯儲內部本就存在嚴重的路線鬥爭,加之沒有關鍵數據作為參考,本月不論做出怎樣的降息決策都會引發巨大爭議。
蒙眼飆車 自求多福
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罕見表態,強調「利率仍具適度限制性」、「股票估值偏高」,有意為過熱的投資情緒降溫。恰在此時,政府停擺造成經濟數據的遲滯與混亂,資本市場無異於蒙住雙眼在高速公路上飆車,剩下的只能是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