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圖為在北京舉行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內地不斷湧現科技創新成果,中國股票在全球表現耀眼,吸引外資積極追捧。在港上市多隻中資股如地平線機器人、老鋪黃金及三生製藥獲納入MSCI中國指數,反映外資熱捧中國智能駕駛、新消費及創新藥等股份,預期國際股票指數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股票的投資權重比例。
踏入下半年以來,港股強、美股弱的格局持續,即使近月標指、納指創新高,只是表面風光,美國經濟及就業市場急速惡化,穆迪經濟分析師認為美國逾半行業出現裁員,反映特朗普關稅政策負面衝擊迅速浮現,醒目資金無不加快出逃。近周美股基金便續錄得千億港元計資金出逃。同時,華爾街大行繼續唱空美國,例如高盛報告預期企業將額外關稅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估計美國民眾承擔關稅成本比重由6月的22%,顯著上升至67%。
美英恐陷滯脹 加速資金東移
因此,美國通脹年底上升至近4%的可能性確實存在,這都是關稅政策惹的禍。與美國難兄難弟的英國,最新通脹為3.6%,惟英倫銀行卻要減息救經濟,看來英國、美國等西方經濟體陷入嚴重的滯脹困局,經濟恐會長期低迷,走資壓力有增無減,有理由相信港股強、美股弱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有任何改變。
事實上,即使今年來港股勁升逾20%,但估值、潛在回報等對外資依然十分吸引。例如恒指、國指、科指的預測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1.3倍、10.5倍及18.4倍。至於今年來上升逾10%與6%的上證綜指及滬深300指數,預測平均市盈率僅為14倍及14.7倍,這對美國股市,特別是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股市盈率動輒數十倍,中國股票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智駕新消費股強勢 外資加倉
目前全球投資聚焦中國創新科技,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駕駛、人形機器人、創新藥等板塊成為內外資金熱捧對象。
外資看好中國的金融資產,從更多中資股份納入國際股票指數作為成份股可以反映出來,中國金融資產可望繼續吸引增量資金流入。事實上,美資MSCI中國指數將納入多隻在港上市的中資股,包括地平線機器人、老鋪黃金、網易雲音樂、三生製藥、萬國數據、美圖公司、科倫博泰生物、藥明合聯及中信金融資產等,可知道智能駕駛、新消費及創新藥等板塊都是外資追捧目標。
隨着內地滬深股市市值突破100萬億人民幣及港股市值升上46萬多億港元,國際股票指數機構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股票的投資權重,迎來更大規模外資活水。
美國霸凌阻不了全球向東望,中國股票對環球資金吸引力有增無減,支持港股、A股繼續拾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