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一點靈犀/AI時代的電力軍備賽\李靈修

時間:2025-07-24 05:01:47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3400吉瓦的電力裝機容量已超過歐美總和。\AI製圖

  全球最大水電項目「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動工,帶動本周電力板塊連續上漲。考慮到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新能源車等產業的持續擴張,未來數年間中美電力投資都將迎來高峰期,勢要在本輪科技革命中奪得先機。

  本月初由國際能源署(IEA)、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與能源基金會聯合推出的《2025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未來三年全球用電量將增加3500太瓦時(TWh),相當於全球電力消費規模每年增加一個日本的量級。

  科企爭相下注核電

  須強調的是,AI大模型訓練對於穩定能源的需求極高。以ChatGPT為例,目前每天須處理約25億次查詢,平均每次查詢耗電約2.9瓦時(Wh)。以此計算,每日電力消耗約為7250兆瓦時(MWh),相當於美國約25萬戶家庭的每日用電量(每戶日均用電29千瓦時)。而一旦數據中心遭遇斷電,或導致數千萬至數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對於科技公司來說是不可承受之痛。

  據高盛報告顯示,2023-2030年,美國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到2030年數據中心將佔美國電力需求總量的8%,而目前僅佔3%左右。這一趨勢將帶動美國整體電力需求的年均增長率提高到2.4%,而過去十年的增長率約為0%。

  在此背景下,近年美國AI巨頭爭相在核電領域下注。去年9月,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簽署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期限長達20年的電力購買協議,擬重啟曾發生事故的賓州三里島核電廠1號機組(Unit 1)。同年10月,谷歌與核能初創公司「凱洛斯能源」(Kairos Power)達成協議,計劃到2035年建成7座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R),首個機組2030年投運。

  中國輸電技術領先

  今年6月,臉書母公司Meta與「星座能源」簽署二十年合約,購入伊利諾伊州克林頓核電站整座反應堆約1.1GW的電力,確保從2027年起為旗下AI業務提供電力。

  雖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國,擁有94座在運反應堆,但其核電設施面臨着嚴重的老化問題,平均堆齡約43年。自1990年代以來,美國僅新增三座反應堆。相較而言,中國新建項目速度大幅領先,僅去年就批准了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和廣西等五省建設11座新核反應堆,投資總額約為220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佔全球近一半,預計到2030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核能生產國。(見配圖)

  當然,中國的能源戰略並非單純依賴核電,而是構建一個來源多元、成本低廉、供應充足的「電力生態系統」。譬如今次動工的「雅下水電」項目,預計年發電量為3000億千瓦時,相當於35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或12至15座標準核電站(每站通常裝設2至3台機組)。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電力消費年均增長5.7%,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遠超美國(0.6%)和經合組織國家(0.4%)。為應對電力需求的增長,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3400吉瓦的電力裝機容量已超過歐美總和,並已建成42條特高壓輸電線路,而美國在這一領域尚是空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