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部分行業的就業情況正在惡化,尤其是互聯網企業開始大幅裁員。\AI製圖
美國6月非農數據意外走強,刺激美股續創新高。但提前一天公布的「小非農」ADP就業人數,則錄得2023年3月以來首次負增長。經濟前景撲朔迷離、令投資者摸不着頭腦,數據打架的背後有怎樣的玄機?
ADP報告顯示,6月私營部門就業崗位減少3.3萬個,而市場預期值為增加9.8萬人。如此大跌眼鏡的成績,讓市場主動降低了對非農的預期。結果數據揭曉,6月非農就業14.7萬人,較5月的14.4萬人還有所增加,特別是失業率從4.2%下降至4.1%,完全超出外界想像(預期值為4.3%)。
就業統計出現背離,關鍵在於三處「魔鬼細節」:勞動參與率回落;私人部門就業疲弱;工時、薪資增速放緩。
移民勞工大幅流失
首先,特朗普政府加大對無證移民的驅逐力度,甚至還引發了洛杉磯騷亂事件。大量移民勞工退出就業市場,直接導致了6月勞動參與率(62.3%)的回落。而花旗報告顯示,過去兩個月,美國家庭調查顯示就業減少60.3萬人,按常理失業率應該上升,但勞動力規模減少了75.5萬人,反而導致失業率下降。體現在失業率統計上,就是分子降幅大於分母,二者比值下行。
其次,雖然美國私人部門就業下滑(ADP走低),但州級與地方政府新增就業環比大幅上升(由7000人增至7.3萬人),成功拉動了6月非農數據回正。具體來看,部分行業的就業情況其實是在惡化的。
譬如,服務業就業需求顯著走弱,休閒住宿業就業環比少9000人,專業與商業服務就業環比少7000人。事實上,受到簽證限制、地緣政治與對等關稅等因素影響,美國入境旅遊大不如前,3月份赴美海外遊客人數下降了12%。這直接拖累了服務業的發展。
又如,鑒於行業競爭加劇與AI技術應用,互聯網企業開始大幅裁員,微軟7月2日確認裁減約9000名員工,這是該公司自2023年以來最大規模裁員。在此之前,Meta也裁減了逾3000名員工,佔其僱員總規模的5%。
採樣人手不足 數據靠估
再次,6月非農的平均時薪環比僅增0.2%,低於預期的0.3%,也遠低於上月的0.4%;而非農就業人員的平均周工作時略微下降0.1小時至34.2小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招聘需求難言理想,企業不願出高薪搶人、僱員的工作量也可能不飽和。
須注意的是,由於DOGE(政府效率部)前期對聯邦編制的精簡,導致政府外派搜集數據的人手不足,可能會影響到非農統計的準確性,需要高度關注後續的數據修正。近兩個月的美國CPI數據就面臨到此類問題。一般而言,美國勞工局每月要收集大約9萬個報價,涵蓋200個不同的項目類別,然後對CPI進行計算,當某些數據無法獲得時,就會進行相應的估算,這個比例一般在10%左右,但5月估算的比例陡然上升至30%。
非農數據的強勁表現,無疑增加了鮑威爾持續觀望的理據。據芝商所「Fed Watch」工具顯示,美聯儲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幾率高達93.3%,降息25個基點的幾率僅有6.7%。當然,若未來證實6月非農數據失真,美聯儲降息操作又會大幅落後於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