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於近期由低位大幅上升,其中一個大功臣就是銀行和金融股,當中內銀股要記一功,不少已經重返4月7日大幅下跌的裂口之上。
雖然在中美貿易戰持續之下,因貿易而產生盈利的業務會某程度上拖累銀行業績,但預期內地未來持續推出支持經濟政策,相信可以補償銀行有關業務的損失。而且,很多內地銀行股股息率甚高,即使股價不大升,收息也不錯。
建銀國際早前發布研報指出,儘管面臨複雜的經營環境,內地銀行業在第一季度仍展現出較強韌性。報告預計,主要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達到4540億元人民幣,其中,交通銀行(03328)和中信銀行(00998)的淨利潤增速預計分別為4%和3%。工商銀行(01938)因其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防禦性基本面,成為當前不確定時期的首選股。
報告分析稱,內地銀行業通過前期結構性改革,已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MSCI中國銀行業指數年內漲幅達2%,跑贏全球同業4個百分點。儘管淨息差收窄和交易收入下降帶來壓力,但資產負債表擴張、手續費收入回升及資產質量改善等因素將支撐盈利增長。預計全年淨利潤增速將逐季提升,淨息差收窄幅度逐步收窄。
在個股層面,工商銀行H股憑藉充足的流動性、強勁的減值準備和資本充足率,提供最可靠的股息回報。建設銀行(00939)、招商銀行(03968)等大型銀行也展現出不同程度的盈利韌性。不過,民生銀行(01988)和平安銀行淨利潤可能出現小幅下滑,反映區域經濟差異對銀行業績的影響。
內銀估值處低位
報告提示,需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對部分行業的潛在衝擊,但認為內地銀行業整體風險可控。當前板塊估值處於低位,平均市淨率低於1倍,股息率普遍高於5%,在波動市場中具備防禦價值。建銀國際維持行業「中性」評級,建議關注分紅穩定、資本充裕的大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