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部分股市近期都因為關稅問題而變得風高浪急,不單止股票市場,其他較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除了黃金和貴金屬外)都表現得非常波動,對於喜歡收益穩定和冒較低風險的投資者,債券是一個好選擇。不過,如果投資一間公司債券,投資者必須仔細研究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還款能力;相對而言,投資國家債券可說是比較安全的。另外,美匯指數近期急跌,港元與美元掛鈎,亦受到拖累,投資者若要分散手上的港元資產風險,可以考慮買入非美元國家的債券,例如英國債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投資者買入其他國家的外幣債券,需要考慮外匯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調降對英國2025年經濟增長預估,從1月時預估的1.6%下調至1.1%,降幅超過其他三個歐洲主要經濟體,但最新預測仍高於政府預算機構預估的增長1%,以及英國央行預估的增長0.75%。IMF將英國2026年經濟增長預測從之前的1.5%下調至1.4%。儘管前景暗淡,但IMF仍將英國今年通脹率預測從1月的2.4%大幅上調至3.1%。通脹率的上升有機會紓緩英國減息的壓力,對英鎊匯價產生支持。
債息率高過定期 可攻可守
另一方面,英國國債收益率在近日英國當局公布3月份的通脹數據低於預期後下跌(收益率下跌,即是債券價格上升),這提高了英國銀行減息的可能性。英國3月份年通脹率從2月份的2.8%降至2.6%,低於華爾街日報調查中經濟學家預期的2.7%。相關的分析師預期,英國銀行將在5月份的下次會議上減息,有利債券價格上升。昨天在執筆時,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1.3%至4.574厘。於今年1月,相關收益率最高5.055厘;而去年9月,相關收益率最低3.805厘。如果於現價買入,後市能夠跌到大約4厘,債券價格有不錯的升幅;即使債券價格沒有改變,亦可以收取逾4.6厘的年利率,比資金放在定期存款好,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