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年間,內地電子煙市場呈爆發式增長。可是,行業增長快速,監管政策亦引起市場高度關注。2018年至2021年期間,政府開始出手監管並打擊電子煙的線上銷售。之後,政府對電子煙行業的監管力度愈來愈強。去年《電子煙管理辦法》與國家標準細則落地,對電子煙的生產、銷售環節提出了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今年2月,為了避免未成年人接觸電子煙,公安部等四部門發布公告,部署自公告日起至今年4月將開展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專項工作,重點清理校園周邊電子煙銷售網路,嚴禁面向未成年人銷售。人民日報評論「別讓電子煙成為青少年的『第一口煙』」,直指吸食電子煙影響身體健康,還有成癮風險。文章及政策出台後,對電子煙行業的發展前景造成深遠的影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家煙草專賣局為了進一步加強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監管,規範市場秩序,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促進產業治理法治化、規範化,於是發布了關於《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的監管細則。同時,公開徵求對《電子煙》國家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口味明確僅限煙草風味。此自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據了解,電子煙門店非煙草口味的產品銷售佔比達90%以上,而煙草口味則排在數十名之外。電子煙最大的賣點就是各種口味,如今多款口味不再,對其銷售前景自然造成負面影響。
滲透率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另一方面,行業稅收政策、消費者對煙草口味接受程度等不確定性,疊加電子煙口味限制、疫情等不利因素所影響,行業基本面明顯惡化。在缺乏利好因素支持下,相信短期難以延續高增長勢頭。
但要留意,在政策的引導下,電子煙的減害作用開始被公眾認同。目前內地電子煙煙民滲透率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仍是低,相信未來仍有增長空間可言。而政策的出台,無非是規範電子煙行業健康地發展,表面上對行業造成短期的不利影響,惟長遠去看,行業健康發展才是對相關企業有利。
(作者為安里資產管理投資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