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01810)創辦人雷軍一早預言每年小米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智能手機、IoT及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的部分都將回饋給使用者。因此,主要還是靠廣告業務拉升集團毛利率及純利率,惟此部分亦是三大業務中收入佔比最少的。
收入方面,手機估計2018年收入維持增長,主要估計受惠與長和旗下3電訊拓展新市場幫助。物聯網則受惠空調的推出,可以有較大增長,物聯網第一季度收入達76億元人民幣,年化後304億元人民幣,至於空調收入40億元人民幣,作者預期還會有其他新產品推出貢獻約50億元人民幣,總計估算為400億元人民幣。互聯網服務第一季度收入32億元人民幣,年化後達128億元人民幣。作者估算總收入為210億元人民幣,主要是廣告及互聯網增值服務在MIUI人數增加後規模效應更大。由於較低基數,物聯網及互聯網服務的增長會較快。
總計2018年收入為1457.2億元(人民幣,下同),乘以5%經調整後純利率,2018年經調整後純利約72.86億元。以1元換算為1.15港元計算,2018年經調整後純利約84億港元。作者繼續估算2019年發展,並相信手機業務增長仍會慢於物聯網及互聯網服務,總收入1817.2億元。經調整後純利率升至5.2%,2019年經調整後純利約95億元。以1元換算為1.15港元計算,2019年經調整後純利約109億港元。
至於要給予小米什麼水準的市盈率才合理,作者肯定小米進軍智能家居的速度快於蘋果,但是蘋果公司市盈率才18倍,小米便不能給予太高市盈率,當然由於小米發展較快,給予市盈率可以略為提高。最後,作者給予2019年預期市盈率25倍,是假設小米的增長2019年還未結束,相對應股價為12港元。順帶一提,近年大力發展物聯網的韓國公司三星電子,其市盈率也不過約10倍。因此,小米總不能永遠都給予一個高憧憬市場,高市盈率若沒有實際支持,終有一日也會回調下來。未來一至兩年是小米的重要發展時刻。
事件推動炒作方面,小米暫時未有被納入恒指成份股、港股通、CDR、MSCI等指標的憧憬,但作者相信暫早有一天也是會出現,當出現時相信小米股價短線會相對轉強,並且在憧憬前期表現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