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市場脈搏/「反內捲」修復市場秩序 提升投資信心\李 超

時間:2025-09-13 05:02:09來源:大公报

  「反內捲」聚焦於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與規範地方招商引資行為等三方面。目前的政策組合更多指向提振信心,筆者認為終端需求和供需缺口彌合的實質性改善仍需觀察。特別是具有針對性的增量總需求側政策陸續出台後,才有可能進一步判定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的持續性反彈信號。

  整體來看,近年來「內捲式」競爭在汽車、鋰電池、光伏等領域尤為突出,與之相對應的反內捲政策也主要聚焦在工業品價格的治理。

  據上海有色網報道,近日國內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自7月開始集體減產30%,另有部分玻璃企業堵口(即減少生產通道)計劃開始增多,預計後續國內光伏玻璃供應量將快速下滑。

  近年來,光伏玻璃行業因產能擴張過快,疊加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導致市場陷入低價競爭,企業盈利持續承壓。此次頭部企業主動聯合減產,標誌着行業從無序擴張轉向協同控產。此次減產短期內或影響部分組件企業的原材料供應,但長期來看有助於行業回歸理性競爭,推動價格修復。隨着產能出清加速,具備成本和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或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此外,政策端對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導,也可能為行業整合提供更多支持。

  反內捲政策的優先級相對較高,我們也傾向將其作為一項中長期命題持續跟蹤和評估。從政策演繹來看,2024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更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3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參加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內捲式」競爭。

  「內捲式」競爭是指在某一領域或行業內,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參與者為爭奪有限資源和機會,不惜過度投入,最終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下降的現象。產業實踐顯示,「內捲式」競爭的表現多種多樣,大致可從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兩個角度分析。

  從地方政府行為看,某些地方政府為實現招商引資和產業落地的目的,出台了大量便利政策,例如「代建廠房」等。這些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企業入駐,但也忽視了市場規律,助長了部分企業「短期套利」行為,加大地方財政負擔和項目爛尾風險,阻礙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拉長時間維度看,「內捲式」競爭不僅影響產業長遠競爭力,干擾市場秩序,使投資者和企業家失去信心,也將阻礙經濟良性循環。

  從企業行為看,一些企業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和資源,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重複建設,陷入惡性競爭,忽視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性。這種短視行為不僅削弱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影響,也將阻礙行業發展。

  對通脹影響有限

  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某一個行業難以逃脫價格低迷的困局。歷史經驗顯示,如果僅依賴於大規模供給側改革,較難形成成本推動型通脹。

  整體來看,PPI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具有一定的領先性,但PPI向CPI傳導並不流暢。PPI的波動主要由上游資源品價格驅動,生活資料價格波動相對有限且佔比不高。同時,生產資料價格相對生活資料並無明顯的領先效應。由於製造業整體供大於求,且下游產業往往通過調整利潤率水平吸收上游產業價格變化,因此生產資料對生活資料傳導效應極弱,對CPI波動影響不大。

  需要說明的是,PPI的合理回升並不會一蹴而就。供給側改革對PPI的影響主要取決於供需缺口的彌合速度,也就是說既要關注供給收縮的速度(包括改革政策的執行力度和約束性條件),也要關注需求消化過剩產能和新增產量的能力。

  我們判斷工業品價格或受制於產能利用率較低,疊加企業庫存積累仍處較高水平,工業品價格短期難言改善。當前由行業協會層面主導的產能優化升級對PPI的拉動作用可能相對有限,如果僅依賴於市場自然出清可能速度相對緩慢。

  「反內捲」政策或可作為調動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作為機制的發力點。當前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的政策着力點更多側重於控制增量,例如規範地方政府新增重複無效投資的招商引資行為。存量過剩產能更多側重於行業自律,規範低價惡性競爭,而非通過行政手段加速市場出清,因此物價的回升相對溫和。

  (作者為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